浙江省城市宜居性研究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城市宜居性研究分析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环境,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以社会体制为经络的复合生态系统。亚里士多德说,“人为了活着聚居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留居于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不是一种运动或城市发展新阶段的标志,而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生长出来,被逐步认识并因此开始频繁使用的概念。 2005 年 1 月,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使“宜居城市”这个全新的城市科学概念首先在中央人民政府文件中出现。2007 年 5 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中城国建咨询有限公司、城市网共同合作完成了《中国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从此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迎来了新的高峰。宜居城市主要是指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氛围浓郁,基础设施齐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适宜人们生活、工作、居住的城市。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2016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7%,大致与世界城镇化水平相当,但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张,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治安问题等,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城市的宜居性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人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宜居”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人类发展的核心目标。 目前,许多省市纷纷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如北京市将“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重庆市提出的“五个重庆”也把构建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大连通过环境整治、城市美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途径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在我国宜居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处于长三角这个全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处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的区域。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环境,经济发展迅速,自然获得青睐。有研究表明,浙江省11市宜居水平差异较大,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本文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思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研究浙江省城市的宜居性,构建评价体系,探讨时间段上的城市宜居性,并做出相应的城市宜居性评价。 (二)研究意义 宜居性评价作为城市宜居性的重要问题之一,一直都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选择浙江省做为研究区域,将每个地级市的宜居性评价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归纳界定宜居城市的概念内涵,建立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宜居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论文研究丰富了宜居城市基础理论和评价方法。通过分析和归纳国内外相关理论,构建浙江省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将为浙江省城市宜居性建设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加强城市宜居建设,制定改善居住环境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浙江省城市宜居性评价分析研究对提升地级市城市发展水平、改善居民工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最后,当今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自然环境上的损坏,所以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成为了当今的焦点,改善自然环境也是城市宜居性的建设的目标之一,所以本文的研究对改善人居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总之,文章通过研究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11市为实证研究对象,评价其城市宜居水平,验证其原有的优秀宜居城市称号是否实至名归,对准确把握浙江各城市提升宜居水平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城市宜居性评价的研究,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关于城市治理的见解。19世纪末,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出现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居民纷纷追求更好地居住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源环境破坏,城市发展受到挑战,城市开始重建。在城市重新规划和建设中,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营造,追求生活的舒适性。DavidL.Smith在其著作《宜居与城市规划》中,以19世纪后半叶的历史为基础,倡导宜居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明确了其概念。根据他的定义,宜居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公共卫生和污染问题等层面上的宜居;二是舒适和生活环境美所带来的宜居;三是由历史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宜居。由上可见,伴随着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概念和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 20 世纪 60 年代,一些学者对城市的宜居性提出了质疑,其中包括美国的简?雅各布斯,她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呼吁建设适宜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城市。后来,Knox 将影响城市生活的因素分为六类:美学因素、邻里因素、便捷因素、安全因素、噪音因素、烦心事因素。70年代,城市生活研究

文档评论(0)

130****70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