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精选课件(公开).pptVIP

玉器发展第二章第三节-精选课件(公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第三节 装饰唯美与第三个发展高峰 ——东周玉器 东周玉器总体风格:细腻精美,由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 一、 春秋玉器 1.春秋玉器简况: 文化圈与玉器发现情况 中原文化——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 虎形玉佩 春秋长12.5,宽6.2厘米 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泛青灰色,体呈扁平状,虎身一面通体满饰虎纹,腹部,双肢刻有少许几何纹,另一面光滑无纹饰,口与尾处各有一圆穿,可供穿系佩带。 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 鸟形玉璜 春秋早期 长6.4,宽1.6厘米 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55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青白玉,半透明,玉质上乘,扁平体,弧形,两头有圆形穿孔。身刻双阴线云雷纹,头上有大冠,边饰为缕空扉棱,圆眼,钩喙,短尾,此物出土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疑为商代遗物。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 玉韘 春秋晚期 长4.2,宽2.8,孔径2.1厘米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1对,青玉,半透明,有光泽,椭圆形,外侧有一扳突,用于控弦。大孔用于纳拇指。 山东省临淄区郎家庄 齐鲁文化圈—— 山东省临淄区郎家庄 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 春秋 玉牌串饰 最大者:长4.5、宽4.5、厚0.5厘米 最小者:长1.5、宽1.8、厚2厘米 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1号墓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由25个单体组成,有青绿色、米黄色、绿色等几种颜色。方牌形,饰饕餮纹,两端各一对圆孔。 楚文化——河南浙川下寺楚墓 吴越文化圈——江苏省吴县通安严山王陵 春秋晚期 虎形玉佩 长11.9,宽3.8,厚0.1-0.3厘米 江苏省吴县通安严山王陵出土,现藏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1对。大小,形制相同,扁平体,正面作虎形。虎身正面以减地斜切技法,琢刻随形而变的夔龙纹,内填羽状细划 纹,背面光素无纹,并留有切剖的痕迹,是为两面琢纹后一剖为二,合为一虎,分为双虎,玉质沁泽较重,出土时红中泛白,并夹带黑斑,一虎断裂处经乡民火烧色 泽较深。 1、春秋玉器特征 1)玉材,除仍使用本地所产外,大量的是和阗玉制品。进入了以和阗玉为主流的时代。 2)玉器中礼器相对减少,佩饰大量增加。 3)大量使用阴线刻兼浮雕法,纹饰排列规整、细密繁缉。 4)由于各国的地理环境不同和文化发展程度不一,玉器工艺也有较大差别,逐渐形成了各有地方特色的风格。 二、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战国玉器 1.战国玉器简况 中原地区玉器: 北方地区——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国王墓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王墓 虎形玉佩 战国 长10.9,宽4.6,厚0.1-0.2厘米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王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黄玉质,沁蚀处呈灰黄色。,腹部及颈部饰似云纹的蚕纹,以浅浮雕形式表现了虎皮上的卷毛。 河北省易县燕下都 龙形玉佩 战国 上:长5.4,宽3.8,厚0.4厘米 下:长9,宽4.8,厚0.4厘米 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2件,上件为黄玉质,下件为滑石质。镂空透雕,有廓,双龙身弯曲体相连,。 齐鲁地区:以鲁国故城和山西侯马遗址出土玉器为代表,风格接近中原-三晋地区玉器。 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 战国 龙形玉佩 长6.9、孔径1.5、厚0.33厘米 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58号墓出土,现藏于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 青玉,玉质纯净,半透明,晶莹润泽。作曲身龙形,龙形玉佩周边有线刻轮廓线,龙身浅浮雕谷纹。 山西省侯马市西高祭祀遗址 龙形玉佩 战国早期 上:长19,宽3.9,厚0.6厘米 下:长18.2,宽4.3,厚0.6厘米 1对。白色泛黄褐,龙回首,呈“S”形,尖尾下卷。一件中腰一单向钻孔,另一件无系孔。均单面浮雕谷纹。 荆楚地区 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候乙墓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 战国早期 玉琀 长,高不足2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灰白色,光泽较亮,器形小,有牛,羊,猪,狗,鸭等,共出土21件,均圆雕为动物形,素面无纹。 西南地区:以云南呈贡天子庙、江川李家山和重庆涪陵小田溪巴王墓为代表。玉器具有西南民族风格。 战国晚期至秦代 玉珩 长4.9、高3.5、厚0.2、璜体宽1.1厘米 重庆市涪陵区小田溪墓群12号墓出土,现藏于重庆市博物馆 青玉质,局部有黄褐色浸蚀。体扁平,皆在璜的两端雕一张口侧面龙首,两龙身中部相连为一体,通体阴刻卷云纹,边沿饰阴刻弦纹。。 吴越地区:以浙江绍兴印山越王陵等为代表。继承此地区传统,多鸡骨白色 扉牙玉环 战国早期 直径3.4,厚0.3厘米 浙江省长兴鼻子山战国墓出土,现藏于长兴县博物馆 鸡骨白色,内外缘做出扉牙,两面浅浮雕谷纹。 2.战国玉器的特征: 1)与以往相比,战国玉器又增加了许多新品种。 战国玉组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