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天灸新疗法和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方天灸新疗法的作用机理 4.神经调节作用: 经方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免疫机能作用: 经方天灸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经方天灸新疗法的功效 经方天灸穴贴疗法功效: 温肾强心,补脾益胃,温肺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祛寒除湿、通痹止痛,活血行气,消肿散结。 经方天灸新疗法的主防和主治 呼吸疾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冬季易发病的咳嗽,咳痰,哮喘)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嗽,哮喘)。 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等。 心系疾病: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 胃肠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胃痛,泄泻)等。 亚健康状态:失眠,焦虑。体虚多汗,抗病能力差,易患感冒。四肢寒凉怕冷,冻疮等。 骨关节病: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劳损伤,腰腿痛等。 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 皮肤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 上述大多都是冬天或深秋易患及加重的病症。 贴药禁忌 孕妇。 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热、剧烈咳喘者。 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过敏性体质及瘢痕体质者。 4岁以下儿童。 严重心脏病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 贴敷穴位或局部有破损者。 贴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海鲜、虾、牛肉、烧鸡、烧鹅、鸭以及煎炸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避免电扇直吹或久待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 经方天灸新疗法的贴药时间 经方天灸贴药时间: “三伏”中每一伏的头两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三个庚日。2013 年夏至为2013年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头伏第一天:2013年7月13日(农历日期为六月初六)。星期六。2013年中伏为20天。 三伏的具体贴药时间: 头 伏:2013年7月13日、14日二天。 中 伏:2013年7月23日、24日二天。 闰中伏:2013年8月2日、3日二天。(加强) 末 伏:2013年8月12日、13日二天。 三伏天贴药原理 夏季有“三伏”:头伏、中伏和末伏。俗话说:“热在三伏”,“伏”即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而伏藏于地下,而阳气上升最盛。 “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在这一时段,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皮肤毛窍疏松,经络之气及气血流畅旺盛,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 而大自然的庚日又与人体的肺在五行中都属于“金”,人体经络循行是从肺金开始的。三伏天的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是人体开穴的日子,此时穴贴治疗,最易调动人体的卫外防御机能,激活人体经络之气,是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所以,许多疾病在庚日治疗效果最好。 每伏的第二天为辛日,辛也属“金”,但在天干地支中,庚为阳干,辛为阴干,辛日贴敷的效果与庚日差不多,因此每伏的第二天也可贴敷。 贴敷选择在每伏的前两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 三伏天贴药原理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症,多因体虚而痰瘀互结所致。这些寒痰瘀血伏藏于体内,最易在冬天因风寒而诱发 而三伏天随着大自然气温升高,人体内的阳气也趋向于外,体表阳气旺盛,体内阳气相对空虚,三伏天进行天灸,药物可乘其势而治疗,最有利于药性及药灸热力深达脏腑经络,驱除深藏伏隐于体内的寒湿(饮)顽痰瘀血等病邪。夏季贴敷还可起到强力的养阳扶正气的作用。 在祛除病邪的同时,又可温里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即通过贴药后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 该疗法除了治病之外,主要是防病,不仅能够减少上述疾病在秋冬季的发病频率和减轻发病时的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对感冒等疾病的免疫抗病能力。 经方天灸疗法贴药对象及持续时间 贴药对象: 4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每次贴药持续时间: 成人:1小时左右。 儿童:20分钟左右。 贴药反应 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轻度的温、热、痒、针刺、麻木、疼痛等感觉。 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不要惊慌,一般可以耐受。 贴药操作方法 病人背对医生,采用坐位或站位,暴露背部,要求背部皮肤干燥不湿润;汗液多时可用手绢或纸巾檫拭干爽。 背部穴位均取双侧,1次1组,将药物贴于穴位上,10天贴1次。 贴药主要穴位 贴药注意事项 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芋头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避免搔抓破损。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绿药膏、红霉素软膏、京万红膏等消炎,防治感染,可适当予以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 全身皮肤过敏,可服抗过敏药物。 贴药注意事项 贴药时背部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