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如何以改变人心来改变世道王雷泉(复旦大学宗教学系) 解题:心眼与境界 心-佛:开佛知见、见与佛齐。 心-众生:量周法界,度众生永无休息。 心-境:依报随正报转,心净国土净。 心:把握当下,自净其意。 一、环境问题是人类的共业 当今世界的环境恶化,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是人类毫无节制的活动所导致的结果。 前者,属于天灾;后者属于人祸。 佛教能对治的主要是人祸。 在人类与自然之间,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彻底改变了以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牧歌式格局。人类所开发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但这个进步,是以对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的。工业社会“文明化”的过程,对万物和环境是一个赤裸裸的“野蛮化”过程。 “野蛮化”过程的恶果 在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加速下,极大地膨胀了人的贪欲和虚荣心,使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主导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时尚。 滋生出极其可怕的哲学——人定胜天。在这种思维定势中,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丧失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无所忌惮地向自然界索取一切。 即便知道环境恶化的后果,也在自私自利的心态下,以邻为壑,向其他族群和地区,夺取资源和能源,转嫁经济与环境危机。 导致各种“生态反弹”,即自然界对人类不当行为的报复。特别是当核武器、生态武器、基因武器等产生之后,光凭人类自身的能力,就可以毁灭地球无数次。 从“万物之灵”到“万物之零” 人类所面对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匮乏。人类毫无节制地贪婪愚昧,会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当自以为是的人类具有几乎如上帝一般的能力时,却没有上帝的智慧和德性,环境问题就突显出“人祸”的性质。这使人类意识到以前自诩的所谓“万物之灵”,极有可能变成“万物之零”,走向自我毁灭。 半个世纪以来,从《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关注并反思人类行为所造成的恶果,到宗教界提出“宗教的绿化”(Greening of Religion)。环境保护成为不同宗教传统所共同关心的课题,东方佛教传统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日益引起世人的重视。 二、佛教环保思想的基本原理 在佛教哲学中,环境称作“境”,是人类主体活动的产物(依报)。“境由心造”,即外境是由我们内心所决定、所变现。 人类所面对的依报世界,由人类的共业造成。因此,要改变生存环境,就必须从改变我们的内心开始。 佛教要为当代环境哲学和环保事业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就必须提供最深层的理论支持。 佛教哲学的两大支柱为“缘起论”和“业力论”,二者都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及发展运动的解释 。 从缘起论推出原理之一:普遍联系 法不孤生,仗缘而起。以普遍联系的观念,如实地观照世界,要对天命对自然充满敬畏感。 按照这个原理,世界上每一件事物都不是孤独的,在江河源头所投的污水,经过大自然的循环,迟早有一天又会回到我们身上。 南美洲热带雨林的消失,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非洲的饥饿同我们未来的和平也是息息相关。 从缘起论推出原理之二:性空无我 在万法缘起的观照下,必然否定有独立的精神主宰“我”的存在。 在佛教看来,当今人类所有的问题都由自我中心主义所导致。世界本来是环环相扣、由无尽的因缘而构成的世界,任何个人、族群、国家都只是网络中的环节。如果以自我为中心而膨胀,就扭曲了这个网络,无数人的我执,就会导致这个网络的破裂,结果就形成种种冲突、痛苦、苦难,造成鱼死网破的局面。 因此,必须去掉我执,才能真正回归到世界如实的状态 。 从业力论推出原理之一:依正不二 业,是有意志、有意识的行为,此行为能带来相应的后果。也就是说,众生善恶染净的行为,按照因果律而产生相应的苦乐果报。 正报,从天堂到地狱的六道众生,都是因为造了一定的业而形成相应的生命主体。 依报,每一层级的生命主体所形成相应的生存环境。 正报随着依报转。环境由生命主体的活动所决定,有什么样的生命主体,就会有相应的生存环境。 人类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业力论推出原理之二:自他同体 自,生命主体的行为,即别业。 他,他人及社会群体共同所造的共业。 生命不仅受个体别业的制约,还在更大范围内受到共业的制约。所以,佛教的社会责任感,就从共业与别业的辩证关系里推导出来。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球,都是人类的共业所成,层层放大,层层递进。 菩萨以他为自,只有解脱一切众生的苦难,菩萨才能最后圆满成就佛果。由此形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思想和菩萨愿行。 心是实践的枢纽 从佛教哲学的两个基本点推导出的两组基本原理,也就是智慧与慈悲两轮。连结悲智两轮的主轴,则是每个众生之心。 心物一元是从终极本体上说,而心能转物则从实践的功用上说。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 从心开始,即自净其意,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山东省潍坊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高中英语词汇前缀及合成词+清单-2025届高三下学期英语二轮复习专项.docx VIP
- 高考英语复习之合成词人教版+课件-2025届高三下学期英语二轮复习专项.pptx VIP
- 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1 Teenage life Reading and Thinking 课件(共20张).pptx VIP
- 2026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Q CHJJ 045-2017_塑料水杯(壶) 企业标准.pdf VIP
- 三明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doc VIP
- 2024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动物遗传学复习题(综合) .pdf VIP
- 范进中举.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