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5.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九 章 侵 犯 和 暴 力 第一节 侵犯行为的定义 ● 定义: 是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生命 个体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 一、侵犯是种行为 ● 与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有区别。 二、侵犯行为和意向 ● 侵犯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应该把意向包含 在定义中。 三、侵犯是直接指向有生命个体的行为 ● 侵犯与“毁坏”有区别。 四、侵犯行为涉及到具有避免动机的受害者 ● 定义排除了少数例外,如变态行为。 第二节 有关侵犯的理论 一、本能理论 ● 与“本能”意味着这种行为模式是遗传的,而 不是习得的,对一种种族任何成员来说,行为 模式都是共同的。 ●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常常阻碍死本能达到毁坏性目标,把 这些目标导向外部,产生了仇视和侵犯。 ● 劳伦茨和廷柏金的本能学说 ■ 如果没有外界诱因引发,侵犯行为不会发生; ■ 侵犯不一定是破坏性的,而是一种顺应行为。 ● 缺点:不能全面说明侵犯行为的原因; 是一种反动的理论。 二、生物理论 ● 一条研究路线是寻找大脑中“侵犯性位置”; ● 另一条研究路线是侵犯性存在于基因中的可 能性。 三、个性理论 ● 梅加吉研究: ■ “控制不足侵犯性型”; ■ “长期过分控制侵犯性型”。 ● 控制源理论 ●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 ● 心理控制源(简称控制源)被认为是有关个 人的性格或行为与事件结局之间关系的泛化性 期待。 ● 要点: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 控制源理论既是归因理论,又是个性理论。 作为个性理论,认为知觉者之间存在一些稳定 的个别差异,这些个别差异影响了因果推论。 ● 分类: ■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 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人的内 部,称为内控者。 ■ 外控者: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 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的 结果。控制点在个人的外部,称为外 控者。 ● 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 ● 研究指出,控制源影响了对经验的知觉,如政治信仰、成就行为、对疾病和住院的反应、学习以及侵犯行为等等。心理学家认为,内在性——外在性是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也是个性的一种基本特点。 ● 登奇林克的研究 四、挫折—侵犯性理论 (一)多拉德等人的挫折—侵犯性理论 1. 挫折的定义:对目标作出的反应受到干扰时 所产生的状态。 2. 挫折与侵犯行为的关系:互为因果。 3. 替代性侵犯: ■ 对象往往是与挫折来源类似的人; ■ 对象不仅产生在侵犯对象方面,也可以发 生在侵犯形式方面。 4. 减少侵犯 ● 转移侵犯性动机; ● 发泄法。 (二)对多拉德理论的批评和再研究 1. 挫折的定义:可以是个体的反应或主观感受; 2. 挫折与侵犯的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 受挫折后,有许多反应; ■ 许多侵犯行为并不来自于挫折; ■ 社会学习理论——侵犯可以习得的。 3. 挫折的形式:只有某些形式的挫折才导致 侵犯行为。 4. 发泄效应 ● 结论 五、侵犯性诱因理论 ● 由贝克威茨提出。 ● 定义:与挫折来源以及总的侵犯行为相联 系的刺激。 ● “一个姓名有什么含义”实验 表 被试所做的电击强度 拳击电影 竞走电影 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35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