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计划表(基础模块).doc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计划表(基础模块).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计划表(基础模块) 依据《江苏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专业需求,我校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按课时数不同分成两种:周课时2节和周课时4节。两种形式教学时间,周课时2节的只掌握基础模块部分;周课时4节的掌握基础模块和提高模块。 《江苏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模块建议教学课时数为174课时。周课时2节的计划为4学期学完,而周课时4节的计划为2学期学完,按每学期18周计算,两种形式在基础模块的教学课时数都为144课时,相对课程标准的课时数相差30课时,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针对各个系列进行调整,以保证较好的完成基础模块的教学任务。 一、代数基础知识(10课时) 1.教学目标: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不属于”关系。 ②理解集合之间包含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相等。 ③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了解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简单性质。能由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意义写出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④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的含义。理解一个给定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⑤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⑥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鼓励学生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会解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2.课时安排: §1-1集合的概念 (1课时) §1-1集合之间的关系 (1课时) §1-1集合的运算 (2课时) 习题与小结 (1课时) §1-2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1课时)(均值不等式了解,区间表示要求掌握) §1-2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2课时)(分式不等式2课时的不作要求) §1-2绝对值不等式解法 (1课时) 习题与小结 (1课时) 注:框图不讲 二、函数(19课时) 1.教学目标: ①解函数的集合定义,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会求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并能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奇偶性,了解图象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②理解掌握指数和对数的概念,会应用公式进行基本计算。 ③了解幂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一些简单的幂函数图象及其定义域 ④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对比,知道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⑤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课时安排: §2-1函数的概念(3课时) §2-1函数的性质:单调性(1课时),奇偶性(1课时) §2-1反函数(1课时) 习题复习课(1课时) §1-4指数与对数(2课时) §2-2幂函数(2课时) §2-3指数函数(2课时) §2-4对数函数(2课时) 习题复习课(2课时) 三、三角(Ⅰ)(18课时) 1.教学目标: 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会在直角坐标系内表示角、表示终边相同的角;了解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②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x+cos2x=1,sin x/cos x=tan x;会利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简化公式。 ③会作出y=sin x,y=cos x,y=tan x图像,讨论它的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像与x轴交点等)。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④会由已知三角函数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及arctanx表示。 ⑤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⑥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理解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⑦能运用加法定理及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⑧会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 2.课时安排: §3-1角的概念的推广 弧度制 2课时 §3-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课时 §3-3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2课时 §3-4诱导公式 2课时 §3-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课时 §4-1加法定理 2课时 §4-2二倍角公式 2课时 §5-1反三角函数 1课时 章节复习 2课时 四、向量(10课时) 1.教学目标: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内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

文档评论(0)

孙中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