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测A1c的临床意义 2010.5 最新资讯 2000年时预计2025年糖尿病患者达3亿,可在2008年时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45亿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中国DM发病率为9.7%,几乎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是糖尿病患者(2010年) 美国于2009年6月开始,已将A1c作为DM诊断标准。 …… 什么是糖尿病(DM),什么是A1c?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A1c:被糖化的血红蛋白当中的一个组分。 HbA1c的形成过程 A1c的命名由来 A1c临床意义 DM并发症的发病风险评估 用于DM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A1c形成时间长,且一旦形成则直到RBC凋亡再不会与Hb分离: 因此A1c既能反映暴露于血糖中的各脏器蛋白质糖化的程度——Hb也是种蛋白 也反映过去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由于RBC平均寿命为120天。 A1c最能反映DM并发症发病风险 糖尿病并发症及预防 高血糖昏迷,脑细胞内高渗、脑水肿 脂肪肝、酮血症、酮症酸中毒 白内障、视网膜血管异常、心血管损伤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 减少DM并发症的发生或控制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就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大大减少DM死亡率。 DCCT研究(1984-1993) 当A1c测定值降低1%: 使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降低21%, 相关死亡降低25%, 患者总死亡率降低17%; 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18%, 脑卒中风险降低15%, 眼和肾继发性疾病的风险降低35%。 DM诊断方法由来 之前所有方法都围绕着检测糖浓度,包括血、血浆、血清 空腹、随机、负载实验(OGTT) 过去诊断DM其阻力来自没有标准化 1型糖尿病其症状非常典型,往往不需要糖检测 2型糖尿病又非常隐蔽,没有典型症状且其血糖浓度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无清楚的界限 关于历史性诊断方法的解释是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之间FPG浓度或着对口服葡萄糖的响应度均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 Diabetes 1979;28:1039-57 糖尿病血糖监测诊断标准由来 ADA专家组于1997年,WHO1999年磋商会上讨论主题 具有眼底膜流行病学诊断意义的血糖水平的三组人群:埃及、比马人、NHANES(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 )进行比对研究 眼底膜病变的检查均用照片成像或加宽眼底膜镜检 高血糖的测量依据为FPG、2HPG和A1c 得到结论是FPG7.0mmol/L;2HPG11.1mmol/L时,眼底膜发病率有明显的拐点 再现性差 上图解释 上图是对根据OGTT结果诊断为DM的患者进行的两次FPG测定,在第一次FPG≥7.0mmol/l的45名受试者中: 仅有19名受试者(占42%)在第二次的FPG测定中仍然≥7.0mmol/l; 34名患者(占76%)的HbA1c是升高的(>mean+2SD); 因此,FPG≥7mmol/l+HbA1c升高用于诊断DM较两次FPG≥7mmol/l诊断DM的敏感性高(76% vs 42%,p=0.0015)。 灵敏度低 上图解释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OGTT 2hPG≥11.1mmol/l的患者中: 超过50%的患者FPG<7mmol/l, 31%的患者FPG<6.1mmol/l。 因此,仅根据FPG进行DM状态的判定的话,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不能早期作出诊断。 FPG生物学变异 FPG一天内变异 分析前变异 DESIR研究和AUSDIIAB研究表明,A1c比FPG对有无眼底膜并发症有更好的预测性 根据眼底膜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为基础,定A1c6.5%作为DM诊断的理想切点。 除此之外,A1c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A1c成为诊断标准 当时A1c未被推荐,主要理由没有标准化记录。 但2009年时,A1c已被标准化,时机已成熟: 99%的美国和欧洲的A1c检测已被NGSP以DCCT标准标准化 方法学已广泛被接受,且妨碍因素几乎均被考虑或最小化 也建立了高血糖和DM并发症相关的新数据 目前A1c在国内应用 目前A1c国内并没有成为DM诊断标准,理由是目前中国A1c检测方法学多种多样,室间变异巨大。 目前正大力推进A1c的标准化,但仍有不少困难。 目前A1c检测的金标准是高效液相离子交换色谱,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且可追溯到DCCT标准。 曾有位专家在全国糖尿病会议上称:“各位内分泌主任回医院做的事情有两个,一是问检验科开不开展A1c检测,二是问用什么方法检测” 早晚的将来,A1c在国内也会成为诊断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