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171-172 赠予的土地.docVIP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171-172 赠予的土地.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据库】民事程序、实体法学参考资料 【文献号】2206 【分类】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8) 【标题】赠与的土地于移转登记前被征收时受赠人得否向赠与人请求交付地价 【作者】王泽鉴 【出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8)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页号】171—192 【正文】      一、问题的说明 “民法”上若干基本问题,在实务上经常发生疑义,造成解释适用上的困难。最值得注意的争议是,出卖他人之物是否为第118 条(注:文中法律条文如无特别注明,皆为“台湾现行民法”之规定。——编者注)所称的无权处分,此涉及到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区别,为“民法”的核心制度。经过法学上的论辩,终获共识,认为出卖他人之物为债权行为,第118条所称处分则为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契约应为有效,出卖人不能交付其物并移转其所有权时,应依债务不履行的规定,负损害赔偿责任。(注:参阅拙著:“三论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5册。) 另一个困扰实务的法律问题是,出卖之土地于移转登记前被征收时,买受人得否向出卖人请求交付其受领的地价补偿费。经过十余年的讨论,在问题的争点渐获澄清之际,“最高法院”判决又产生二项疑义:一为买受人登记请求权罹于消灭时效时的法律关系;一为赠与之土地于移转登记前被征收时,受赠人得否向赠 ──────171页────── 与人请求交付其受领的地价补偿费。此等案例显示台湾地区的社会变迁。买卖或赠与的土地未办理所有权移转登记的,仍属不少。近年来地价高涨,土地征收持续不断,征收补偿费归属与谁,关系至巨,实值研究。          二、出卖的土地于移转所有权前被征收 出卖的土地于移转登记前被征收时,买受人得否请求出卖人交付其受领的地价补偿费,是实务上重要的问题。十多年来,“最高法院”一直在寻找一个请求权基础,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情事变更原则为依据。第二个阶段发生是否成立不当得利的争议。第三个阶段是适用第225条第2项规定。其发展过程在法学方法论上殊具启示性,分述如下。 (一)1981年台上字第294号判决:(注:参阅拙著:“出卖之土地于移转登记前被征收时,买受人向出卖人主张交付受领补偿费之请求权基础”,《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5册。)情事变更原则 1.判决理由 在本件判决,“最高法院”认为出卖之土地,“已于1979年7月3日,经公告征收为道路用地,地价补偿费61.4759万元, 亦由上诉人全部领取,为不争执之事实。按土地于买卖成立时,即应为所有权移转之登记,乃由于登记证件未能备齐,迄未登记,致为‘政府’所征收,被上诉人基于情事变更之原则,改为请求上诉人将领取之地价补偿费给付与伊,作为补偿,于法亦非无据。” 2.分析讨论 “最高法院”认为买受人得基于情事变更之原则请求出卖人交 ──────172页────── 付地价补偿费,“亦非无据”。如所周知,情事变更原则是基于诚实信用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诚实信用原则为民法最高指导原则,在某种意义上,“现行民法”的规定(尤其是债编)是诚实信用原则之具体化。易言之,即立法者秉持诚实信用原则,斟酌各种典型案例作利益衡量及价值之判断,厘定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形成个别规范。基此认识,吾人于处理民事案例时,应严谨遵守如下的原则:先以低层次之个别规范作为出发点,须穷尽其解释及类推适用上之能事仍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始得诉诸诚实信用此项帝王条款,吁请救济。准此以言,在本案首应检讨的是,有无其具体规范,可资适用。“最高法院”逃避于概括条款,实难赞同;(注:德国法学家 Hedemann 曾撰 Die Flucht in die Generalklauseln(《逃避于概括条款》,1993年)一书,提醒司法者应慎于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概括条款,否则将使法律思考松懈,法律体系软化。该书足供参考。)土地征收是否构成情事变更,亦有疑问。(注:关于情事变更基本问题,参阅史尚宽:《债法总论》,第426页; 彭凤至:《情事变更原则》。) (二)1987年台上字第1241号判决:(注:拙著:“出售之土地被征收时之危险负担、不当得利及代偿请求权”,《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6册。)不当得利请求权? 1.判决理由 在本件判决, 原审判决认为地价补偿费系土地之代替利益, 依第373条规定,应归被上诉人取得,上诉人虽有所有权土地,既经交付,即无权享有,自属不当得利。“最高法院”废弃原审判决,略谓:“查第373条前段规定买卖标的物之利益及危险,自交付时起, 均由买受人承受负担,系指买卖标的物交付后,买受人对之有收益权;其因事变致标的物罹于灭失或毁损

文档评论(0)

180****02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