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第1章-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寂静的春天简介: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六六六。DDT等剧毒杀虫剂以提高粮食产量。   到了50年代,这些有机氯化物被广泛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这些剧毒物的确在短期内起到了杀虫的效果,粮食产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然而,这些剧毒物的制造者和使用者们却全然没有想到,这些用于杀死害虫的毒物会对环境及人类贻害无穷。它们通过空气、水、土壤等潜入农作物,残留在粮食、蔬菜中,或通过饲料、饮用水进人畜体,继而又通过食物链或空气进入人体。这种有机氯化物在人体中积存,可使人的神经系统和肝脏功能遭到损害,可引起皮肤癌,可使胎儿畸形或引起死胎。同时,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使许多害虫已产生了抵抗力,并由于生物链结构的改变而使一些原本无害的昆虫变为害虫了。人类制造的杀虫剂,无异于为自己种下了一棵毒果。   当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是量尤为患时,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经过4年时间,调查了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后,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一书。在这本书中,卡逊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寂静的春天》是一部划时代的绿色经典著作,它的出版对那些把剧毒杀虫剂作为“杀手锏”的人来说,无异于一种挑战。那些既得利益者们对卡逊进行了围攻,说她是“极端主义者”。“大自然的女祭司”等,使卡逊承受了不亚于达尔文当年发表《物种起源》的压力。然而,日后的事实却证明了卡逊的预言,这些剧毒物对环境及整个生物链造成的巨大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寂静的春天》是一部警示录,由于它的广泛影响,美国政府开始对书中提出的警告做调查,最终改变了对农药政策的取向,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美国各州也相继通过立法来限制杀虫剂的使用,最终使剧毒杀虫剂停止了生产和使用,其中包括曾获得诺贝尔奖的DDT等。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虽然这些剧毒杀虫剂已从生产和使用的名单上被清除,但人们却仍不得木依赖其他农药来维持粮食产量的提高,有些地方,包括中国某些地区,人们至今仍在非法地生产和使用着被禁止使用的农药。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农药使用不当而发生的死亡事故每年都有上万起,约有150-200万人急性农药中毒。   《寂静的春天》可以说是一座丰碑,是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标志,是生态学新纪元的开端。由于它在美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被列为“改变美国的书”之一。   《寂静的春天》在阐述了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的同时还告诫人们:关注环境不仅是工业界和政府的事情,也是民众的分内之事。围绕《寂静的春天》引起的广泛争论为民间环保运动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不时不食”是自然界智慧。农药使用与蔬果栽培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天气、品种等。不同季节适合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蔬菜在气候不宜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农药和化肥去种植。所以,尽量选购时令蔬菜是最为安全的。 木薯毒性:氢氰酸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呼吸抑制. 熏蒸剂是气体或易挥发成气体的农药,多用于熏蒸仓厍、粮食加工和部分蔬菜、水果。常有的熏蒸剂有磷比铝、溴甲烷、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二溴乙烷、二氯乙烷等。熏蒸剂对人都具有较大毒性,但因具有挥发性较强的特点,在储存过程中容易挥发散失,所以残留量较低,引起食用者急性中毒的可能不大,但必须做好熏蒸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包括工作中前的体检,执行严格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熏蒸后和通风散毒时的周围人员、房间的卫生防护等。 二硫化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早期主要表现脑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昏、失眠、乏力、健忘等)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重度中毒时出现中毒性脑病,表现如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锥体束征(偏瘫、假性球麻痹);或表现中毒性精神病 * 危险度评价程序 (1) 危害性认定,即通过SARs或QSARs分析、体内和体外试验以及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评价特定化学物产生损害作用的可能性; (2) 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即通过分析接触一定剂量或浓度的化学物与人群中产生有害效应之间的关系,确定危险度的基准值; (3) 接触评定,即要明确人群接触特定化学物的总量,并阐明接触特征,例如接触类型、水平和持续时间等; (4) 危险度特征分析,即通过综合分析前三个时段提供的信息,阐明接触人群中产生损害作用的性质,并预测该损害作用在接触人群中的发生率。 * 我国卫生部于1985年9月23日公布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 卫生毒理学分会,创刊《卫生毒理学杂志》(后改为毒理学杂志) CST与中国药理学会联合创办了《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 相对危

文档评论(0)

Ita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