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教师资格 证考试教育心理学_自己整理的_水平有限_大家讲究着看吧。.docVIP

2014年湖南教师资格 证考试教育心理学_自己整理的_水平有限_大家讲究着看吧。.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 "/douyouhua55"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o "/douyouhua5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题因素,其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瑞士的费斯泰洛奇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1877年,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第一步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1903年桑代克著书《教育心理学》,勾画和建立教育心理学的框架和体系,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也由此而产生。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群星闪烁)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式形成。 教育心理学的完善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一,从实间跨度上讲,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生命的全过程;第二,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第三,从性质上讲,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变现为心理机能的改善,比如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是消极的变化,变现为心理机能的衰退;第四、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及教育交互作用的产物;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2、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方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具有个体差异性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主要是初中阶段)   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自我意识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主要是高中阶段)   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③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   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洛伦兹(动物身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 2、定义:指最易学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江湖笑笑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