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docVIP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 (2019年版)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ICD-10:C92.4,M986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诊疗指南(2018年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体检有或无以下体征:发热、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淤斑、淋巴结及肝脾大、胸骨压痛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3.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t(15;17)及其变异型],FISH(必要时)。 6.白血病相关基因(PML/RAR?及其变异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危险度分层 1.低危组:WBC10×109/L。 2.高危组:WBC≥10×109/L;FLT3-ITD突变者;或低危组维持治疗前未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 (二)诱导治疗 1.低危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砷剂(三氧化二砷ATO或复方黄黛片RIF)。 (1)ATRA:15~25mg/(m2·d),bid或tid, d1~28,口服;骨髓形态学证实为APL时立即给药。 (2)ATO/RIF:ATO 0.15mg/(kg·d)(最大剂量10mg/d)d1~28,静滴;或RIF 50~60mg/(kg·d),bid或tid,d1~28,口服。分子生物学证实PML/RAR?融合基因阳性时给药,建议1周内给药。 2.高危组:ATRA+砷剂+蒽环类药(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或柔红霉素DNR)。 (1)ATRA+砷剂(剂量和给药时间同上)。 (2)IDA/DNR:IDA 10mg/(m2·d)静滴qod×2~3次;或DNR 40mg/(m2·d)静滴qod×2~3次。 (三)缓解后巩固治疗 1.低危组:ATRA+砷剂(ATO/RIF)。 (1)ATRA:15~25mg/(m2·d),bid或tid,d1~14,口服。 (2)ATO/RIF:ATO 0.15mg/(kg·d)d1~14,静滴(最大剂量10mg/d);或RIF 50~60mg/(kg·d),bid或tid,d1~14,口服。 2.高危组:ATRA+砷剂(ATO/RIF)+蒽环类药物(IDA/DNR)(注:如果高危组在诱导后分子生物学已转阴,可以不用蒽环类药物)。 (1)ATRA+砷剂(剂量和给药时间同上)。 (2)IDA/DNR:IDA 10mg/(m2·d)静滴qod×1~2次;或DNR 40mg/(m2·d)静滴qod×1~2次。 3.巩固后评估 (1)评估时间:低危组和高危组的巩固治疗疗程均为28天,即从用药开始计算,第28天行骨髓穿刺及融合基因评估,然后进入下一个疗程。 (2)若分子生物学(PML/RAR?)缓解,进入维持治疗。 (3)若分子生物学(PML/RAR?)不缓解,按原巩固方案重复1次,第28天再做评估。如分子生物学转阴,进入维持治疗;如分子生物学仍阳性,进入强化方案: = 1 \* GB3 ① 原低危组患者:IDA 10mg/(m2·d)静滴qod×2~3次;或DNR 40mg/(m2·d)静滴qod×2~3次。 = 2 \* GB3 ② 原高危组患者:IDA+Ara-C[IDA 10mg/(m2·d),qod ?3天; Ara-C 100mg/m2,q12h?7天]。 若分子生物学缓解,进入维持治疗。若分子生物学仍阳性,原低危组可重复一次高危组强化方案(IDA+Ara-C),原高危组患儿建议造血干细胞移植或更强化疗(HDAra-C为主的方案)。 (四)缓解后维持治疗 1.ATRA:15~25mg/(m2·d),bid或tid,口服1周,停1周,依次循环。 2.ATO/RIF:ATO 0.15mg/(kg·d)静滴2周,停2周,依次循环;或RIF 50~60mg/(kg·d),bid或tid,口服2周,停2周,依次循环。 3.每8周为1个疗程。低、高危组均为4个疗程。 4.维持阶段PML/RAR?融合基因出现阴转阳情况处理 (1)IDA[IDA 10mg/(m2·d),qod ?3天]与ATO+ATRA(维持方案)交替,循环2~3次。 (2)根据融合基因监测结果调整,总ATO不超过6疗程(包括诱导治疗)。 (3)如监测持续阳性,建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5.停药后出现阴转阳(持续2次以上结果)情况处理:建议行

文档评论(0)

Pumpk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414134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