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模块八.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③砌筑时,应先砌转角处及交接处,然后砌中间部分。毛石基础的灰缝厚度宜为20~30 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的较大空隙应先用砂浆填塞后,再用碎石块嵌实,不得先嵌石块后填砂浆或干塞石块。 8.3 浅基础施工 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8.3 浅基础施工 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④基础的组砌形式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设置。毛石墙中的拉结石,每0.7 m2墙面不应少于1块。 ⑤砌筑毛石基础时应双面挂线,挂线方法如图8-29所示。 8.3 浅基础施工 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图8-29 毛石基础的挂线方法 8.3 浅基础施工 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8.2 浅基础构造 8.2.2 扩展基础 图8-14 独立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布置(单位:mm) 8.2 浅基础构造 8.2.2 扩展基础 图8-15 受力钢筋缩短后的纵向布置 8.2 浅基础构造 8.2.2 扩展基础 2)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图8-16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a)不带肋 (b)带肋 8.2 浅基础构造 8.2.2 扩展基础 8.2 浅基础构造 8.2.2 扩展基础 图8-17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及交接处的处理要求(单位:mm) (a)构造 (b)交接处的构造处理要求(一) (c)交接处的构造处理要求(二) (d)交接处的构造处理要求(三) 8.2 浅基础构造 8.2.2 扩展基础 8.2 浅基础构造 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1) 柱下条形基础 当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独立基础的底面积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把若干柱子的基础连成一条构成柱下条形基础,以扩大基底面积,减小地基反力,并可以通过形成整体刚度来调整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把一个方向的单列柱基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单向(柱下)条形基础,如图8-18所示。 8.2 浅基础构造 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图8-18 单向条形基础 8.2 浅基础构造 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除应满足墙下条形基础的构造外,还应满足图8-19所示的条件。 (1)柱下条形基础梁端部应向外挑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柱距的0.25倍。 (2)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8~1/4,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200 mm。当翼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50 mm时应做成平板;当翼板的厚度大于250 mm时,宜采用变截面,其坡度不宜大于1∶3,如图8-19(a)所示。 8.2 浅基础构造 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3)当梁高大于700 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间隔300~400 mm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 mm的腰筋,并设置构造拉筋,如图8-19(a)所示。 (4)当柱截面尺寸等于或大于基础梁宽时,应满足图8-19(b)的规定。 (5)基础梁顶部按计算所配纵向受力钢筋应贯通全梁,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 8.2 浅基础构造 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图8-19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单位:mm) 8.2 浅基础构造 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2)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当上部荷载较大,采用单向条形基础仍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可以把纵、横柱基础连在一起,组成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如图8-20所示。 8.2 浅基础构造 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图8-20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8.2 浅基础构造 8.2.4 筏形基础 8.2 浅基础构造 8.2.4 筏形基础 图8- 21 筏形基础 (a)平板式(一) (b)平板式(二) (c)梁板式(一) (d)梁板式(二) 8.2 浅基础构造 8.2.4 筏形基础 (1)板厚。等厚度筏形基础一般取200~400 mm厚,且板厚与最大双向板的短边之比不宜小于1/20,由抗冲切强度和抗剪强度控制。有悬臂筏板的可做成坡度,但端部厚度不小于200 mm,且悬臂长度不宜大于2.0 m。 (2)肋梁挑出。梁板的肋梁应适当挑出1/6~1/3的柱距。纵横向支座配筋应有15%连通,跨中钢筋按实际配筋率全部连通。 (3)配筋间距。筏形分布钢筋在板厚小于或等于250 mm时,取8间距为250 mm;板厚大于250 mm时,取10间距为200 mm。 8.2 浅基础构造 8.2.4 筏形基础 8.2 浅基础构造 8.2.4 筏形基础 (7)柱、梁连接。柱与肋梁交接处的构造处理应满足图8-22所示的要求。 (6)施工缝。筏形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缝、地下室外墙沿高度的水平接缝都应严格按施工缝要求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设通长止水带。 8.2 浅基础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