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构词方式.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禪籍方俗詞的衍生 漢語詞彙從單音到雙音的衍生方式從上古就開始了 據程湘清《先秦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的統計,《論語》共有單音詞1126個,佔總詞數的74.9%;複音詞共有378個,佔總詞數25.1%,但若除去專名165個,衹 據程湘清《先秦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的統計,《論語》共有單音詞1126個,佔總詞數的74.9%;複音詞共有378個,佔總詞數25.1%,但若除去專名165個,衹佔總詞數的14%。《孟子》全書有單音詞1589個,佔總詞數的71%;複音詞651個,佔總詞數的29%,若除去280個專名,衹佔總詞數的16.5%。據毛遠明《左傳詞彙研究》(西南師大出版社1999年)的統計,《左傳》全書共有複音詞437個,佔總詞數9671個的56%,除去專名後,複音詞為512個,佔總詞數的15.6%。 從構成方式而言語素合成的複音詞包括聯合式、偏正式、狀中式、補充式、支配式和陳述式等。禪籍方俗詞的語素合成情況也不例外,但禪籍方俗詞生成方式的特點體現在語法類推和修辭轉化兩方面。有學者認為語法類推的衍生方式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詞綴的附加,一是實詞的虛化 李如龍《詞語 李如龍《詞語詞彙衍生的方式及其流變》,《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5期,72頁。 第一節 語法類推 語法類推指的是用附加法構成新詞的方式。用附加式生成詞彙的方式在上古漢語就開始運用了,衹是當時這一方法還欠發達。到了中古時期,這一方式滋生蔓延,蔚為大觀。在做為中古漢語語料的禪籍文本中,附加式構詞法顯得極其成熟。 1.1前綴——阿 “阿”作為名詞詞頭出現於漢代,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於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阿保之手,終身迷惑,無與昭奸。”“阿保”即保姆。又可用在名、字之前,如宋洪适《隸釋》說:“《漢殽阮碑陰》題名其間四十人皆字其名而繋以阿字,如劉興阿興,潘京阿京之類。” 案:《殽阮碑》立於光和四年(181)。應劭《風俗通義》:“母謂婢:‘試問其形狀?’奴曰:‘家居鄴時,在富樂里宛西,婦艾氏,女字阿橫,大兒字阿嶷,小兒曰越子。時爲縣吏,爲人所畧賣。阿橫右足下有黑子,右胲下赤志如半櫛。” 據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之《全後漢文》卷三八。又可用於疑問代詞之前,如《古詩·十五從軍行》:“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魏晉南北朝亦然。《抱朴子·外篇·彈禰》:“衡游許下,自公卿國士以下,衡初不稱其官,皆名之云阿某,或以姓呼之為某兒,呼孔融為大兒,呼楊脩為小兒。”《三國志·呂蒙傳》注:“魯肅拊蒙背曰:‘非復吳下阿蒙。’”《世說新語·賞譽》中桓公稱殷淵源(殷浩字)為“阿源”,謝太傅稱王修齡(王胡之字)為“阿齡”。《品藻》篇謝太傅稱王子敬(王獻之字)為“阿敬”。賈充《與妻李夫人聯句》:“室中是阿誰,歎息聲正悲。”《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先主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不僅如此,還可用於人稱代詞前,如《南齊書·本紀·東昏侯》:“密謂其黨茹法珍、梅蟲兒曰:‘何世天子無要人,但阿儂貨主惡耳。’”《洛陽伽藍記· 案:《殽阮碑》立於光和四年(181)。 據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之《全後漢文》卷三八。 隋唐時期的“阿”除了繼承以上用法外,還經常用於婦人姓氏前。《日知錄》卷三二《阿》:“婦人以阿挈姓,則隋獨孤后謂雲昭訓為‘阿雲’。唐蕭淑妃謂武后為阿武。韋后降為庶人,稱阿韋。劉從諫妻裴氏稱阿裴。吳湘娶顏悅女,其母焦氏稱阿顏、阿焦是也。”總之,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阿”是一個具有很強構詞能力的詞綴 參彭曉琴的碩士學位論文《古漢語詞綴研究 參彭曉琴的碩士學位論文《古漢語詞綴研究——以“阿”、“老”、“頭”、“子”為例》。 以“阿”綴構成的方俗詞在唐以前文獻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禪籍中也習見: 【阿爹】父親。漢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傷。”《碧巖錄》卷二〖一二〗:“殊不知南地竹兮北地木與麻三斤,只是阿爺與阿爹相似。” 【阿家】丈夫的母親(婆婆)。又作“阿姑”。《楊岐錄》:“舉僧問首山:‘如何是佛?’山云:‘新婦騎驢阿家牽。’”清郝懿行《證俗文·舅姑》:“舅姑亦曰翁姑。案:舅曰阿翁,《唐書》代宗曰‘不癡不聾,不作阿翁’;曰阿姑,《顔氏家訓》‘絡索阿姑餐’。”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婦人之性,率寵子壻而虐兒婦……然則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實爲之。至有諺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 【阿儂】古代吳人的自稱。我,我們。《宏智廣錄》卷一:“梅花破雪已成春,阿儂千眼通身是。”《洛陽伽藍記·景寧寺》:“吳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語則阿傍。” 【阿婆】對老年婦人的敬稱。《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折楊柳枝歌二》:“阿婆不

文档评论(0)

559997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