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秘密★启用前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0.1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 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现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 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对此,儒家道家文献都多有论述,比如《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 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文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精准地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但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40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千百年来的文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目标,锻造成民族复兴的支点,并逐渐赋予了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体现了时“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刘文嘉《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人类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 B.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 C.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幸福整体性,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与社会整体性幸福。 D.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尚书·洪范》,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 B.文章三、四段对传统经典的引述,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论证目的却是相同的。 C.文章梳理了中外对美好生活的不同表达,论证重心则是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D.文章论据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也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道德有利他性,所以应把个人幸福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中。 B.没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表达的美好生活也就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 C.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传承传统又立足现实,更指向人的丰富和全面。 D.中外哲学家对美好生活都有深刻认知,可见美好生活是人类哲学的重要命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通俗来讲,垃圾分类,就是分好了再弃掉,目的是减轻城市生活环境污染压力,为垃圾再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垃圾分选,则是要“选”,是为了选好之后直接用做生产。相比垃圾分类,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