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衣食住行.pptxVIP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的衣食住行 一、衣着和佩饰 “衣”有广义和狭义两层理解:狭义的“衣”专指上衣;广义的“衣”包括一切用以蔽体的东西。 1、头衣 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贵族与平民头衣不同。贵族为冠、弁biàn、冕,平民为帻zé。 冠:一般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齐)景公……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闱。刖跪击其马而返之,曰:‘尔非吾君也。’景公惭而不朝。 《左传·哀公十五年》:君子死,冠不免。 《史记·平原君列传》:免冠谢,固留公子。 李白《古风》: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弱冠”,指刚刚进入成年。 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女子不戴冠,只用笄或簪固定发髻。后来固定冠冕的叫衡(横)笄,只固定头发的叫发笄。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代不戴冠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 曹 操 刘 邦 通天冠 万历皇帝的金冠 万历孝端皇后的凤冠 冕:天子、诸侯、大夫祭祀时戴的元服。 《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 冕由延、旒liú、纩kuàng、紞dǎn组成。延又写成綖,是一块长方形的木板,纵向地装在冠圈上。旒是延的前沿挂着的一串小圆玉。纩是系在冠圈左右,悬在耳孔外的玉石。紞是用以悬纩的丝绦。旒、纩、紞都是冕的部件。 汉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于是“冕旒”就成了皇帝的代称。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chāng h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弁:有皮弁biàn、爵(雀)弁之分。 《诗经·卫风·淇奥》:会弁如星。 冕 爵 弁biàn 五代金镶玉步摇 冠、冕、弁都是“元服”,大同小异。《说文》“冠”字下说:“弁冕之总名也。”三者都是平时戴的,打仗时还要在冠上加胄。 胄:打仗用的帽子,加冠上,秦汉后叫兜鍪móu,后叫盔。 杜甫《垂老别》: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辛弃疾《南乡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而下。 未行冠礼前头发任其下垂,称髫。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古人不剪发,孩子头发长了,就紧贴发根扎在一起垂于脑后,叫“总发”。 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蹑踵侧肩。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胄(盔) 帻:平民所戴,发髻上复以巾,一直盖到前额。 颜师古注:绿帻,贱人之服也。 李白《古风》: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陌头:俗人帽子,又称帞mò头、络头、缲sāo头、绡头等。 《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陌头后代转称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留全发、戴冠,是中原地区的正常装束,非中原地区则以披发为常。 《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 zé帻 2、体衣 “衣”的狭义是上衣,跟“裳”并列时,“裳”指下衣。 《诗经·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襦:短上衣。 《谷梁传·宣公九年》:陈灵公通于夏征舒之家,公孙宁、仪行父亦通其家,或衣其衣,或衷其襦,以相戏于朝。 襦有长短之分,长襦“自膝以上”,短襦“施腰”,有时称腰襦或小襦。 《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杜甫《别李义》: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 襦为一般人(包括奴仆)平时所服,“深衣”(连衣、裳为一,下面垂到踝部)则是“士”阶层以上的人的常服、庶民的礼服。 古代上衣有单、夹之分。单衣叫襌,夹衣叫袷、複。 《古诗·妇病行》: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孤儿行》: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贴身穿的衣服称亵衣、泽、衷衣。 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郑玄注:泽,亵衣,近污垢。《说文》:衷,里亵衣。 古人御寒之服有裘、袍、襺(左衣右茧)。 裘是皮衣,毛向外,《说文》“表”下说:古者衣裘以毛为表。 袍是絮了乱麻或旧丝棉的长衣。 《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史记·范睢列传》:(须贾)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襺是絮新丝棉的长衣,比袍高级。 古代上衣的领子有两种:一种是交领;一种是直领。 衣襟又称衽rèn。襟要右掩,“左衽”就是“异服”。 衣服身后的下摆叫裾。裾可以长垂至地。 《晋书·许允传》:允入,须臾便起,妻捉裾留之。 《温峤传》:(刘)琨使峤至江南奉表劝进,峤欲将命,其母固止之,峤绝裾而去。 褎xiù:同袖。古代袖子较长,垂臂时手不露出,所以有长袖、修袖之说。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韩子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 古代袖子宽大,所以又有广袖、大袖。 梁简文帝《小垂手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