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北宋后期书法.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02 北宋后期书法 一、苏轼——中流砥柱 二、黄庭坚 三、米芾 四、沈辽、薛绍彭、蔡京、赵佶等 一、苏轼——中流砥柱 生平 书法作品 苏轼书法的艺术特征 苏轼的“尚意”书法理论 苏轼的书史地位 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眉山(今四川省)人。北宋时期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是个历史上少有的通才,无论是文章诗词、书法绘画还是日常器用,他都有独特的创造。 嘉祐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熙宁年间,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元丰三年(1080)的 “乌台诗案”,被以“诽谤朝廷”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政,起用于反对熙宁变法的旧官,苏轼受到太后特别的器重,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画像 早期作品 苏东坡早年临习王羲之《兰亭序》,注重王书风韵和精神,不求形似,却用意精到。他自己曾说:“点画未必相似,然颇有逸少风气”。 1、《归去来兮辞》 2、《治平帖》 《治平帖》 是随手拈来的行书。气息贯通。结字大小、肥瘦、长短不一,体势端正、斜倚并存。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主要是 取自“二王”风格,还没形成自己的特色。 中期作品 黄州遭贬期间是苏轼书法创作的高峰期,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达到最高成就。 1、前赤壁赋 2、黄州寒食诗帖 3、杜甫桤(qi)木诗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卷 纸本 行楷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遊览黃州城外赤鼻矶,遙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賦》,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是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 明董其昌赞扬此赋“是坡公之《兰亭》也”。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有诗情画意,又渗透玄理,《前赤壁赋》的内容与之相近。苏轼的旷达胸襟、高洁灵魂与羲之亦有相似之处。王羲之将他风神萧散、不滞于物的襟怀在行书《兰亭序》中表现出来,而苏轼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心神也在此赋中显现。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黄州寒食诗》是苏氏书法中最为精彩、最为杰出的一件作品。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是出世和入世,“尚法”和“尚意”撞击下迸发的石火电光,稍纵即逝且不可能重现。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元朝鲜于枢称之为 “天下第三行书”。 行书《寒食帖》 《杜甫桤木诗》也是他在黄州时的一件精彩之作。(《桤木诗》是杜甫流寓成都时所作 )安岐评论说:“此卷字画沉着,用墨浓淡适中,较丰墨者别有生动之趣。” 晚期作品 1 《李太白仙诗卷》 2 《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 3 《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李太白仙诗卷》 《李太白仙诗卷》是苏轼元佑八年(1093)的行草作品。时年已五十八岁.这年九月,由于“乌台诗案”,苏轼被仁宗逐出了朝廷。但从中看不到苏轼任何的失落和颓靡。 这件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笔轻快流畅,全由心境而为。虽说其中有些字,如第六行的“人”字,与第十行的“笑”字以及第十三行的“零”字,都有草率之嫌,但苏轼似乎又全然不顾,款款而写,字形该大则大,墨色该枯则枯,随心境之变而变,无丝毫事先预算之为。 苏轼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音“劳”)赋》 书于绍圣元年(1094)。时年已五十九岁.当时苏轼在贬往岭南途中,恰遇大雨留阻襄邑(今在河南),便书此二赋以述情怀。由于接连受贬,苏轼对朝廷已彻底失望,但从这件作品的书风来看,受尽折磨的苏轼,此时的心境已经没了先前那种蒙受不白之冤的激愤和悲怆,笔调不再象《黄州寒食诗帖》那样“锋芒毕露”、“寒气逼人”,而是沉稳、雄健,结构疏密有度,完全是一种悠游、从容、自在的气象,好像一贬再贬与他丝毫无关。这样一种解脱气象,在佛教修行看来,就是已经超脱了生死观念,达到了一种“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的境界。这种与佛教深契无间、超然物外的心境表现为书画艺术,就是一种“大圆满”的境界. 《洞庭春色赋》 苏轼笔墨更为老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 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 《中山松醪赋》 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

文档评论(0)

137****19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