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连词并列关系连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连词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 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归去来兮辞》一文中有句话“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我找遍能找到的翻译材料,几乎一致地把它翻译成:“既然自己让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这句话里有两个字“既”、“以”我觉得值得探讨。对“既”字,我比较倾向于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词语手册》的解释,即是“已经”之意,也更符合古汉语的习惯意思;而“以”我则倾向于翻译成“认为”,引申为“认识到”。这样,整句话应该翻译成:“在我自己已经认识到我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还要失意和独自伤悲?”意思是说我不该悲伤,而该庆幸欣喜才对。(“奚”句当为反问句) 但是课文中把“心为形役”解释为“本心不愿出仕,为免于饥寒,却违背自己意愿做了官”之意,言下之意是已经意识到了违背本心出仕是不好的事,只是为了免饥寒,那么这本是让人愁悲失意的事,何来一个反问句?似乎是要劝自己对这种违心之举,不要愁悲之意,这在本段语境和语法理解上,都是不妥的。 如果要顺着教参及其他参考书对此句翻译的思路,我认为有一种解释:本来违背本心为免饥寒而去出仕,是一桩对他这样的人来说“迷陷”其中的事,是“心为形役”了,即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丧失了自我觉醒和反抗意识了,只会一味地麻醉堕落下去吧;但这次怎么会悲苦伤感起来呢?原来自己内心那点觉醒还是有的,于是反问:奚惆怅而独悲,是为了肯定自己的觉醒意识的。这样后面紧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顺理成章了。如果上述成立,那么“心为形役”解释为“本心不愿出仕,为免于饥寒,却违背自己意愿”是否欠妥?既然是迫于无奈,自然会自觉并觉醒吧?所以我认为应该把意思指向“失去了独立判断精神的,只剩下四肢外形”的“行尸走肉”才是。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对官场束缚人性的感悟,把官场中人看作“行尸走肉”我认为并不为过,但要让“行尸走肉”终于觉醒是难上之难事,陶渊明为自己的迷途知返深深庆幸:我还能意识到这是值得悲愁的事,这说明我所陷不深,来得及自拔!“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真是一个文人觉醒时代的代表人物。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取开头提到的一种解释,我觉得,应该把“以”解释为“认为”,很多参考书避开了这个字,或者解释成“让”,即靠“把”意,带有主动色彩,是不恰当的。而如果把“以”解释为“认为”,“既”字解释为“已经”之意,那么就是说陶渊明已经觉醒了,从官场中幡然醒悟了,可以抽离污浊而返璞归真了,这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一个反问句,奚惆怅而独悲?有什么可以悲伤失意的?这又和前句“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反问句式构成了句式语气上的一致!两个反问使一个自觉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此后一“悟”一“知”顺理成章。也许这样的理解更显得合理吧。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变应万变。[2]2、〈介〉引入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等:~貎取人;~高标准要求自己。[2]3、用作标准:《左传·宣公四年》:“ 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3]4、〈介〉引入相关的原因等:~盛产瓷器而著称;~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2]5、〈介〉因:何~知之?不~人废言。[4](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6、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3]7、〈介〉引入空间或时间的位置:长江~南;赏~春夏,刑~秋冬。[2]8、〈介〉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4]9、〈介〉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

文档评论(0)

wtky29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