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鲁迅的《伤逝》与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ppt

第六讲 鲁迅的《伤逝》与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作者 一门三大家: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杂文特色:匕首、投枪 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者、革命者和疗救者 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伤逝》、《祝福》、《野草》 对人的精神创伤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刻。鲁迅的目的正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际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小说的创作背景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人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于1925年 ,收录于小说集《彷徨》中。 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也译为《娜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口号。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个性解放必须与经济、社会解放相结合。 这一认识恰恰成为鲁迅写作《伤逝》的大背景,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也建立这个大背景之上。 子君的形象内涵 子君是受到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青年,她所接受的主要是个性解放思想。个性解放成为她争取婚姻自主的思想武器、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确实可以说是五四后中国女性个性觉醒的宣言。子君勇敢地和封建旧家庭闹开,大无畏地对待那些讥笑和轻蔑的眼光,和涓生建立起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小家庭。这些描写,表现了个性解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积极作用。 但是,子君是从肤浅的意义上接受个性解放思想的。她的奋斗目标只是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势力对自色婚姻的干涉、束缚。在婚姻自主的目标实现后,她就心安理得地做起家庭主妇来,以小家庭为唯一天地,把操持家务作为人生意义的全部内容,而没有了新的理想和追求。 子君以爱情为生命,当她失去了涓生的爱情之后,已经无路可走,结果,她只能重新回到她曾经坚决地反抗过的封建家庭,并很快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涓生在子君离开后并未找到他所希望的生路,相反,悔恨和悲哀笼罩着他,当他得到子君去世的消息后,更是成天生活在自责和悔恨之中。 在外在的经济压力到来时,两人的幸福也就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涓生被工作单位辞退,两人的小家庭失去赖以支撑的经济基础,婚姻也自然产生了裂痕。 2.《伤逝》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1)封建旧势力的压迫是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是不能见容于那个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的。 (2)《伤逝》通过子君和涓生婚后生活的细致描写,深人揭示了造成悲剧的主人公思想方面的原因,对个性解放思想进行了深人剖析。作品表现了:个性解放思想使子君和涓生结合,但也正是个性解放思想,使他们在社会压迫下离异而酿成悲剧。恋爱和婚姻问题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个性的解放,而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部分。 ( 3)涓生小资产阶级的自私性、软弱性是悲剧的一个的主观原因,在他们遭受到人生最艰难的困境之时,涓生没有最终做到同舟共济,而是把责任单独推向子君。 (4)子君在同居之后变为一个庸碌的家庭主妇,失去了远大的理想,这也是一个主观原因。 3.《伤逝》的艺术特色 (1)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伤逝》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这是极适宜于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形式。作者不重在事件过程的叙述,而把笔力集中于人物的心灵历程和感情波澜的抒写,展示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感情世界。 (2)浓烈的抒情色彩   《伤逝》中人物的心理描写,由于采取涓生追忆往事、心灵自剖的方法,因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作品具有浓烈的抒情色调。作者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复沓的手法,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或者通过奇异的想象,把感情形象化。《伤逝》以诗的语言,出色地创造了意味隽永的诗的意境,不仅以深刻的思想启示读者,而且以情动人,似一首深沉、悲怆的抒情乐曲,饱和着感情力量震动读者的心弦。 (3)深刻的主题思想 小说以涓生手记的形式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在没有社会解放和经济上的独立大前提下,追求个性解放的婚姻最终走向破裂的过程。这一主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思想解放和女性命运的关注。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悲剧,而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和精神悲剧。它既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是对单纯的追求个性解放青年的一个告诫:没有社会的解放,没有经济上的独立,个性解放是难以真正成功的。 (4)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 在情节结构上,蕴涵着鲁迅不少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结构模式:出走——返回——再离去(本文是子君的死亡

文档评论(0)

139****96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