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栽培技术2.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莓栽培技术; 草莓果实柔软多汁,酸甜适口,芳香浓郁,色泽艳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每100 g鲜果中含全糖2.81~9.81 g,有机酸0.6~1.6 g,果胶1.1~1.7 g,蛋白质0.4~0.6 g,脂肪0.2~0.6 g,粗纤维1.4g,维生素B1 0.03 mg,维生素B2 0.04 mg,维生素B6 0.05 mg,维生素C 44.5~152.8 mg,胡萝卜素0.01 mg,磷25 mg,钾160 mg,钙20mg,铁1.08 mg。 草莓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蜜饯、罐头、雪糕、冰淇淋等。;一、 种类品种 ;(二)主要品种 新明星 、春星 、宝交早生 、硕露 、丽红 、硕丰 、春??? 、戈雷拉 、明宝 、石莓1号 。; 二、栽培环境 ;二、光照 草莓是喜光植物,对日照长度要求比较严格。对于一季型草莓而言,匍匐茎发生需要长日照,而花芽分化需要短日照。光照充足,草莓生长结果良好,在果实发育期如遇连续阴雨,光照弱,果实糖分积累少,品质差。 三、水分 草莓是喜潮湿而又怕涝的果树。草莓根系分布浅,株丛中叶片多而大、匍匐茎多,蒸腾面积大。苗期缺水影响茎、叶、根的正常生长,开花期缺水,影响开花和座果,产量降低。越冬期缺水则降低抗寒力。水涝土壤通气不良,不利根系生长;湿度过高会使果实颜色、整齐度和内在品质变差,还会导致病害发生或加重。 四、土壤 草莓喜疏松、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土壤,酸碱度以6.5左右为宜。表层(30 cm)土壤肥沃的地方都可以种草莓。;三、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管理 ;(二)开花结果期 春季在生出3片新叶,第四片新叶尚未伸出时,花序就在第四片叶的托叶鞘内露出,花期15~20 d,由开花到果实成熟历时1个月左右。 1.畸形果发生预防 授粉受精不良是导致畸形果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畸形果的措施: ①控制适宜温湿条件。 ②选用花粉量大、萌发率高的品种( ‘春香’、‘保交早生’等)进行栽培。 ③利用蜜蜂辅助授粉。 ④尽量避免开花期间喷药。;2.摘花蕾整花序 在开花前及时摘除不必要的花蕾,整理花序,这样可使留下的果实增大,果形整齐,品质提高,成熟集中,便于采收销售。 3.果实成熟调节 ①控制温湿度调节果实成熟。 ②在幼果达小手指肚大小时,用9×12 cm纸袋套袋,过一段时间把纸袋反转,具有促进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的作用。 ③用0.01~0.02%的乙烯利喷施植株或蘸果,促进果实成熟。 4.垫果 在草莓植株下铺草或铺膜,垫于果下隔离土壤,保持果实洁净,提高商品性。;(三)匍匐茎发生期 草莓的茎可分为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图12-1)。 新茎是当年萌发的短缩茎,着生于根状茎上,是草莓发根、长茎、形成花序的重要器官; 根状茎是由新茎转化来的木质化了的多年生短缩茎; 匍匐茎是草莓新茎上的腋芽当年萌发抽生的一种特殊的地上茎,是草莓无性繁殖的主要器官(图12-2)。;1.促进匍匐茎发生 草莓浆果采收后,开始大量发生匍匐茎。用于繁殖的草莓植株,应采取措施促进匍匐茎发生。 ①满足低温累积量的要求,促进匍匐茎旺盛发生。 ②提供长日照条件下促进匍匐茎的发生。 ③喷施赤霉素(GA)促进匍匐茎的发生。 2.抑制匍匐茎发生 为了提高草莓苗木的质量生产也需要抑制匍匐茎的发生。方法如下: ①用作结果的草莓园应及时摘除匍匐茎。生长期中,自匍匐茎发生后应摘除3~4次。 ②喷施青鲜素(MH)、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等可抑制匍匐茎发生。;(四)花芽分化期 控制草莓花芽分化的措施如下: 1.控制环境条件促进花芽分化 草莓花芽分化受日照长度与温度的影响。 2.采取农艺措施控制花芽分化 ①培育壮苗以提高花芽分化质量。 ②氮素营养影响花芽分化。 ③摘除老叶对草莓花芽分化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摘除叶片过多反而会阻碍花芽分化与发育。 ④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花芽分化。 ⑤移栽或断根可以促进花芽分化与发育。;(五)休眠期 草莓休眠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在自然条件下,促使草莓进入休眠的条件是低温和短日照;而打破休眠的条件是一定的低温遭受量和长日照。生产中常常要对休眠加以控制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1.打破休眠 打破休眠的措施通常采用

文档评论(0)

xinqiji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