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戏曲第八章 《老舍与茶馆》讲义.docVIP

高中语文选修戏曲第八章 《老舍与茶馆》讲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一 课时详解 预习导引 课前思考 1.你了解老舍的生平与创作吗? 2.你知道老舍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吗? 3.你了解老舍戏剧的风格特点吗? 4.你知道《茶馆》的剧情梗概吗? 5.你诵读课文节选的《茶馆》第一幕和第三幕了吗?了解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作品构思 老舍在谈到他写作《茶馆》的构思时说,在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的号召下,“我写了《茶馆》......从内容上看,《茶馆》写的是旧社会”,“从形式上看,我大胆地把戏曲与曲艺的某些技巧运用到话剧中来,略新耳目。”老舍还说他写《茶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参与埋葬旧时代的战斗”(《老舍剧作选自序》)。《茶馆)一共三幕,三幕刻画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第一幕的时间是1898年.即戊成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写的是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第三幕写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三幕戏犹如三帧风俗画卷,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概括了50年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切所谓的改良主义、个人奋斗、“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在《茶馆》的背后,一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新生与腐朽,正在进行着反复的较量,新的时代正在旧时代的没落中孕育着,发展着。 内容分析 《茶馆》描绘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老舍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中共写了70多个人物,出场人物就有50多个。有的是贯穿全剧的人物,有的是过场人物,有的是映村人物,有的是情节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人物。剧作家描写的重点是放在五花八门的市民阶层人物上的。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善于经营、谨小慎微,虽然有着买卖人的自私,为人却还本分。为了在那个社会里求得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的经营方式,使之跟得上社会风气的流变。他“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但最后他还是没能争得自己的生存,被那个社会逼上了绝路。常四爷是一个“旗人”,是属于享有“铁杆庄稼”(吃皇粮)特权的一类人。他性格耿直、刚强,富于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面对清朝的腐败,他激愤地说:“大清国要完!”因而坐了牢。他参加过义和团的反帝战斗,后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卖菜人。和“做了一辈子顺民”的王利发不同,他“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他“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但结果是“一事无成”!最后他说的一句充满感愤的话,对他的性格作了生动的总结:“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王利发的房东秦仲义,原是一个掌握着相当家产的血气方刚的阔少,后来主张“实业救国”,成了一个立志维新的资本家。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统治,尽管他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他在“事业”失败后自我嘲讽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在老舍笔下进入茶馆这个“小社会”的,还有当时各种各样的人物;狠毒奸诈的清官太监、吃洋教摆威风的教士、旧军阀的官兵和警察,以及那些从清朝一直混到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侦探、打手、流氓、人贩子、相面的等种种社会渣滓,经受着生活熬做的旧艺人、小摊贩、厨师、小学教员等下层市民。此外,还有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他们在农村被道得走投无路,而流入城里后的命运更加悲惨,如贫农的女儿康顺子被卖给太监为妻,那个不合理的社会残忍地埋葬了她的青春。总之,众多的人物形象,活现出一个叫人窒息、激人愤怒的黑暗社会。与解放前那些暴露黑暗的作品相比较,《茶馆》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写了学生运动的兴起,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参加了游击队,透出未来的一线光明。全剧结尾,三个老头撒纸钱“祭奠自己”,既是对他们各自悲惨身世的感叹,也是象征性地为旧社会送终。剧本在埋葬黑暗的同时,也蕴含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潜台词。 戏剧结构 在话剧创作中,《茶馆》的结构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一个情节镶嵌进去。以第二幕为例。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