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8.谷固醇血症
概述
谷固醇血症(Sitosterolemia),通常被称为植物固醇血症或豆固醇血症
(phytosterolemi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脂质代谢异常疾病。过量植物固醇被吸收后,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促进泡沫细胞和斑块的形成。患者通常会出现肌腱或皮下的多发性黄瘤、动脉粥样硬化、早发性冠心病和关节炎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浆植物固醇含量升高、溶血性贫血、巨大血小板和转氨酶升高。
病因和流行病学
谷固醇血症的致病基因为 ATP 结合盒(ATP binding cassette,ABC)转录体家族的两个成员 ABCG5 和 ABCG8 的纯合突变或复杂杂合突变。这两个基因编码固醇的外转运体 Sterolin-1 和 Sterolin-2 蛋白,两者主要位于肠道细胞的顶膜和胆管的小管膜,形成异源性二聚体后发挥调节固醇代谢(主要指植物固醇)。正常饮食中的胆固醇和甾醇,在肠道内通过固醇内转运子 NPC1L1 被吸收,而植物固醇可以在肠道和肝脏 ABCG5 和 ABCG8 的作用下,将植物固醇排入肠道及胆道系统。在肠道抑制植物固醇的吸收,在肝脏内促进植物固醇的排泄,从而保持血液内植物固醇的极低水平。但是当以上两个基因出现突变后,即出现植物固醇的过度吸收和排泄减少,引起植物固醇含量极度升高,可达正常值的 50~200 倍。
谷固醇血症目前的发病率尚不明确,由于早年对本病认识不足,在 2008 年
文献回顾显示,全球仅有不足 100 例的报道。但随着对本病认识增加,普遍认为其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了。
临床表现
谷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些患者终生无症状,而部分患者则在未成年阶段就死于继发于心血管意外。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皮肤黄瘤 好发于伸肌肌腱附着点附近,例如跟腱、肘关节、膝关节等,
PAGE
PAGE 699
皮肤损伤与黄瘤出现关系密切。皮肤黄瘤少见于儿童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早发性冠心病可以作为本病的特点之一。
血液系统改变 血液中植物固醇含量明显增加,导致细胞膜中固醇成分中植物固醇比例增高,红细胞、血小板等细胞膜功能异常,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患者可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等表现。
其他 除上述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痛、关节炎、脾大、转氨酶升高等。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 多数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系统异常,也是大部分患者就医的原因,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大部分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升高,但亦有患者的血脂水平正常。植物固醇含量明显升高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包括谷固醇、豆固醇、菜油固醇、双氢胆固醇等。目前还没有实验室能常规检测植物固醇含量, 部分科研单位可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或气相层析-质谱的方法进行测定。
血细胞形态 血细胞形态检查可发现口型红细胞增多、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减少三联征,这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骨髓涂片同样可见到口型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而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基本正常。
病理诊断 部分患者因皮肤黄瘤,有时会进行皮肤结节活检。皮下结节镜下表现为大量的组织细胞吞噬脂质成分,形成泡沫细胞。但病理改变并非谷固醇血症诊断所必须。
诊断
谷固醇血症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高血清植物固醇水平以及 ABCG5 和ABCG8 基因突变。临床表现:患者有长期无法解释的血小板减少与溶血性贫血, 并且在外周血涂片检查中可发现巨大血小板与口形红细胞,就应考虑到植物固醇血症的可能。患者还常伴有脾肿大和皮肤黄瘤。父母多为近亲婚配。
血浆植物固醇水平明显升高为本病的关键实验室诊断指标。
鉴于多数单位无法测定植物固醇,且少数患者植物固醇水平升高不明显,因此通过检测 ABCG5 和 ABCG8 基因可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谷固醇血症主要是与其他存在血小板减少和(或)溶血性贫血的疾病相鉴别, 比如 EVANS 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遗传方式以及特殊的血细胞形态,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要想到谷固醇血症的可能性。
治疗
本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降低血浆中植物固醇含量,从而降低植物固醇增高引起的皮肤黄瘤、冠心病、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靶器官损伤。
治疗的原则是严格的饮食控制,减少日常饮食中植物固醇和胆固醇的摄入。但是因为各种饮食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胆固醇或植物固醇,仅仅通过饮食控制, 可以使植物固醇的含量下降 30%~40%。通常意义上来讲,对于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饮食,如橄榄油、蔬菜、小麦和坚果等,都富含植物固醇,应避免食用。海鱼和海带等海产品、巧克力以及谷物也都含有较高的植物固醇,应减少食用。患者可以使用精加工的大米来代替谷物摄入。
药物可以减少肠道对固醇类物质的吸收。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