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8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 2006 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ICD10:
L40.801)。
1.多见于成人。
2.慢性病程。可急性发作,常伴有明显全身症状。
3.寻常型银屑病特征性皮损常消失。典型症状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
肿胀、浸润和脱屑。急性期:皮肤色泽鲜红,肿胀、渗液明显;亚急性期和慢性
期:渗液、肿胀减轻,皮肤浸润肥厚,反复多次脱屑,鳞屑细小如糠秕状或小叶
片状,手掌、足跖部可呈现手套、袜套样脱屑;恢复期:脱屑减少,皮疹颜色转
暗,伴色素沉着。红皮病控制后可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疹。
4.粘膜(如口腔、外阴部、尿道口或肛门周围)可见红肿、糜烂和溃疡。
5.常侵犯毛发、指甲,可出现不同程度毛发脱落、指甲(趾甲)增厚浑浊,
甲板有小凹坑、纵嵴和横沟。
6.常见全身表现如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腹股沟、腋窝淋巴结最易受累)、
肝脾肿大、肾损害、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
7.白细胞总数常增加,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γ球蛋白相对增加;尚可
出现血红蛋白减低,血沉增快,血尿、蛋白尿等。
8.组织病理:除银屑病的病理特征外,其变化与慢性皮炎相似。呈显著角化
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有明显的细胞内和细胞间水
肿,但不形成水疱。真皮上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早期有中性粒细胞
和淋巴细胞浸润,晚期多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等。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10 年)。
1.火毒炽盛证:周身弥漫性皮肤潮红、浸润、水肿,大量脱屑,皮损处灼热
瘙痒。常伴高热、寒战、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绛,苔黄或黄厚,
脉滑数。
2.湿毒蕴肤证:周身皮肤潮红,水肿明显,可伴糜烂渗液,皮损痒痛兼作。
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气阴两亏证:皮肤红肿渐退,渗出减少,皮肤干燥、脱屑。伴发热或轻或
重,口渴,不思饮食,乏力倦怠。舌质红,无苔或苔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火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1)推荐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生玳瑁、生地炭、金银花炭、莲子心、
丹皮、赤芍、白茅根、花粉、紫花地丁、生地、紫草、蚤休、生甘草、川黄连、
生石膏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西瓜、丝瓜、苦瓜、黄瓜、苹果等凉性食品。
2.湿毒蕴肤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1)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黄连、六一散、茵陈、
生地、丹皮、白茅根、马齿苋、板蓝根、泽泻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藕、苹果、柚子、冬瓜等清热利湿的食品。
3.气阴两亏证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1)推荐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西洋参、南北沙参、石斛、元参、佛手
参、生黄芪、生地、丹参、金银花、公英、天冬、麦冬、玉竹等。或具有同类功
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山药、糯米、蜂蜜等补气养阴的食品。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中医外治法(根据皮损情况选择应用):
1.中药湿敷: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煎煮后待温,以 8 层纱布浸湿后贴敷患处,
每次 20~40min,每日 1~2 次。临床可选择马齿苋、蒲公英、黄柏、白鲜皮、
苦参、当归、鸡血藤等药物单方或复方应用。
2.中药浸浴:根据患者证候特点分别选用清热凉血、除湿解毒、养血润肤中
药或随证加减,煎汤浸浴,水温宜在37~40℃,避免刺激。每次 20~40min,隔
日 1次。临床可选择马齿苋、黄柏、丹皮、蒲公英、地肤子、楮桃叶、白鲜皮、
苦参、当归、首乌藤、鸡血藤等药物加减配伍应用。
3.中药软膏或中药油:根据患者证候特点辨证选用具有清热、凉血、养血、
解毒等功效的外用中药制剂。外用患处,每日2次。
4.穴位贴
-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RBA责任商业联盟;IETP玩具业责任规范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本人长期从事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RBA责任商业联盟;IETP玩具业责任规范;BSCI商业社会责任准则;ISO9001管理体系;ISO14001管理体系;ISO45001管理体系;SEDEX、ETI、WRAP等买家社会责任审核;C-TPAT、GSV、SCS、SCAN等买家反恐审核;GMP、GMPC、BRC等良好生产规范审核;代客预审COC;帮工厂做COC预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