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pdf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仁寿一中南校区2016级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 2019. 04. 25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4.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地方戏曲获得了一些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剧种消失速度加快。剧种 消失的原因是多样的,个性消失,存在的必要性消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何保持剧种的 艺术特性,警惕“泛剧种化”,值得重视。 所谓“泛剧种化”,是指在地方戏曲发展中,出现消解剧种艺术个性、模糊剧种特征的 现象。 乐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剧种的个性特征,但是,当下地方戏曲剧种 乐的发展走了一 条模式化的道路,不仅 乐技术甚至连 乐语汇都一概取自大剧种和外来 乐,唱腔上的“串 秧子”、场景 乐的歌剧化也比比皆是。一出戏开演,如果提前不告知剧种,开幕曲响起, 直至合唱出现,仍然无法辨别,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再细听下 去,戏面唱腔创作平庸,缺乏剧种 乐本来应有的鲜明、浓郁、抓人的风格神采。整台 乐 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与本剧种的唱腔 乐几乎完全是两张皮。 的确,绝大多数地方戏曲都是在近、现代兴起,处于急切谋求发展的“生长期”阶段。 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包括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也没有错,但 乐应该表现 戏曲的内在特征,而绝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直接运用京剧曲牌,使用京 剧锣鼓,甚至套用京剧的唱腔、板式……导致地方剧种“京剧化”。 地方戏曲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逻辑和价值。不同剧种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不同地区民 众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地方戏曲作为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形成 于不同地区长期形成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中,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 道德、情感等等具有紧密联系,同当地民众深层的心理内容形成对应,所以它们不仅独具风 姿,也格外容易激活相应的心理和情感。“乡 耳熟”,地方戏曲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 稳定性。另一方面,地方戏曲也以艺术美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取代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给 异地观众带来“惊艳”感。同样是《白蛇传》,美丽善良多情的白素贞在京剧里是姓“京”, 到了昆曲中便姓了 “昆”,而常香玉演来则全然是一位河南白娘子。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 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所以,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其实质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轻易地丢弃地方特 色来追求所谓的成熟,甚至不加分析地盲目要求每个副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这些都是不 可取的。一个剧种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艺术创造,就会失去其本身的光彩,必将丧失被尊 重和保护的资格,也终将被时代和观众所淘汰。因此,在当前地方戏的发展中,需要自觉地 把对剧种建设的追求融入艺术剧 目的创作中,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努力克服“泛剧种化” 毛病。特别是在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种之间交流普遍的情况下,不仅需要本土创作者在唱 腔 乐上坚守个性,同时还要在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 及文化积累。此外,许多新剧 目在创作中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希望这些外请的主创人员也努 力去了解和研究所涉足的剧种,对该剧种艺术有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草率地用“通用”艺术 语言去改造它们。 当然,保持个性绝不等于不发展。地方戏从来都不是以一种狭隘的地方性来吸引观众的, 而是兼以浓郁的民族民间审美情趣,和合乎规律的独特形态的美来完成艺术表达。人们对一 个剧种传统经典唱腔的喜爱,并不仅仅因为乡 耳熟,更希望看到经过历代艺人集体创造和 筛选后,艺术形式表现出的经典品质。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表现 出来,这种表达应该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剧种建设中,我们要把追求 艺术个性同形丰富、锤炼提升三者紧紧结合起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