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种畜禽场基本条件 种畜禽生产 (一)必须制定种畜禽选育计划。 (二)各畜禽品种根据育种要求建立核心群。 (三)种公畜不得少于6个血统,且系谱清楚。 (四)保持合理的种群更新率。 1、猪年更新率达25%以上。 2、鸡年更新率为100%。 3、鸭、鹅年更新率50%以上。 4、其他畜禽品种保持15%以上的年更新率。 (五)种畜禽质量必须符合标准。 (六)要有科学、健全的饲养管理制度。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种畜禽场基本条件 技术资料 (一)要有完整系统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 (二)种畜禽要进行良种登记,系谱资料齐全。 (三)各项资料按年度装订成册并存档。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种畜禽场基本条件 种畜禽保健 (一)有免疫程序、场内防疫和监测制度。 (二)无一、二类烈性传染病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疫病。 (三)场内设有病畜隔离舍、死畜处理设施。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种畜禽场基本条件 经营管理 (一)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二) 出场种畜禽有清楚的系谱证、种畜禽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 (三) 建立售后服务制度。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种公牛站基本条件 基础条件 (一)具有种公牛饲养舍、运动场、采精室及细管冻精生产、检测分析、兽医诊断、资料档案等场所和设施,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合理、科学。 (二) 仪器设备的性能、量程、精度满足生产技术标准要求,其中细管灌封机、精子密度测定仪为必备仪器设备。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种公牛站基本条件 组织机构和技术力量 (一)单位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畜牧兽医专业职称,有本专业工作实践经验。 (二)饲养管理、产品质检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技术人员总数的30%。 (三)产品质量检验人员经相应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四)采精、冻精制作人员熟悉操作规范,能正确使用有关仪器设备,并经培训考核后上岗。 群体规模 具有采精种公牛30头以上。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种公牛站基本条件 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 (一)有种公牛饲养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二)仪器设备完好率为100%,仪器设备有档案记录和使用记录。 (三)有公牛采精技术操作规程、冷冻精液制作工艺规程、精液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四)细管冷冻精液要注明种公牛品种、个体号、冻精日期、生产单位,并有包装、贮存、运输方面的管理规定。 (五)种公牛有三代系谱。乳用公牛有相应的生产性能资料。 (六)冷冻精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种公牛站基本条件 环境与保健 (一)实验室、精液操作室内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 (二)周围环境无影响种公牛健康的污染源。 (三)有场内防疫和监测制度,种公牛无一、二类传染病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疫病。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发证程序 申请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15天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60天内组织验收。 经验收合格的,30天内由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三年 二、饲料类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1999年5月29日,国务院令第226号发布施行。2001年11月29日,《条例》施行一年半后,国务院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重新以国务院令第327号公布。(简称饲料条例)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2004年8月2日,农业部令第40号公布,于同年10月1日起实施。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总则 审定与进口管理 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 罚则 附则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管理办法 总则 立法目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维护健康。 实用范围:饲料、饲料添加剂。 主管部门: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地方饲料管理部门。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管理办法 审定和进出口管理 新研制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在投入生产前,必须向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提出新产品审定申请。 首次进口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申请登记。 国家对申请人提交的其自己取得且为披露的实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 《饲料和饲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0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