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详解及图库.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牙本质龋因沿着牙本质小管进展,故发展较快。 3、牙髓和牙本质为一生理性复合体,因此,在牙本质龋损的同时,还伴有牙髓组织一系列防御性反应的出现 课件精选 * 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 病损形态也呈三角形,顶部朝向髓腔,底部 朝向釉牙本质界,其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层 分为四层结构: 透明层(translucent zone) 脱矿层(zone of the demineralization) 细菌侵入层(zone of bacterial invasion) 坏死崩解层(zone of destruction) 透明层 脱矿层 细菌侵入层 坏死崩解层 显微镜下观察 课件精选 * (一)、菌 斑 课件精选 * 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其基质由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所构成,并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构成: 组织学上-基底层: 唾液糖蛋白(获得性薄膜) 中间层: 表层 : 球菌、杆菌、丝状菌、细菌残渣、脱落上皮细胞 致密微生物层(球菌) 菌斑体部(丝状菌、球菌、短杆菌) 体积上-细菌:60~70% 基质等:30~40% 重量上- 水 :80% 固体物质:20 % 课件精选 * 形成: 不溶性 细胞外多糖 葡糖基转移酶 变形链球菌为主 促进细菌粘附聚集 蔗糖 牙面 唾液糖蛋白 获得性薄膜 1~2h 菌落 菌斑 课件精选 * 菌斑的致龋作用: 在菌斑内的产酸菌分解由食物中扩散至菌斑内的糖产生酸,酸滞留在局部,使局部的PH降低,引起釉质脱矿,这时大量的矿物离子丧失,无机物溶解,而少量的有机物则被细菌产生的酶分解破坏,导致龋的形成。 课件精选 * (二)、食物因素 课件精选 * 影响龋病发生的食物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食物的化学成分,二是食物的理化性状 碳水化合物与龋有直接的关系,蔗糖比其它糖类对龋的发生更重要。因为它含糖量很高,菌斑中致龋菌能利用糖代谢产酸。 课件精选 * (三)、宿主(牙)因素 课件精选 * 1、 牙的位置、形态和结构都与龋的发生有关。 2、如牙排列不整齐后牙合面深而狭窄的点隙、裂沟均有利于食物和菌斑的滞留而发生龋。 课件精选 * 3、牙发育不全和矿化不全等缺陷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4、唾液是牙的外环境,唾液的量、流速、粘稠度、缓冲能力以及唾液内的钙、磷、氟离子和溶菌酶等的含量以及唾液和血清中的抗体性质和含量都可以影响龋的发生 课件精选 * 课件精选 * 龋病病因(目前最常用的) 细菌和菌斑——变形链球菌 食物——蔗糖 宿主——易感牙 时间 课件精选 * 二、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课件精选 * (一)釉质龋 1.平滑面龋 2.窝沟龋 课件精选 * 1、平滑面龋: 多见于牙邻面接触点的下方和颊舌面近龈缘牙颈部 肉眼观察: 1、早期表现为白垩色不透明区,表面无缺损。 课件精选 * 2、时间稍长,由于色素沉着,此白色病损区可变为黄色或棕色 3、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周围釉质也变为灰白色,表面粗糙,最终可形成釉质龋洞。 课件精选 * 显微镜下观察: 典型病变呈三角形,此病损形态与釉柱在平滑面上由内向外呈放射排列的方式有关。 课件精选 * 病损呈三角形改变,顶部朝向釉牙本质界,底部朝向釉质表面有内向外分为四层即: 透明层 (透明層,translucent zone) 暗层 (混濁層,dark zone) 病损体部 (病巣体部,body of the lesion) 表层 (表層,surface zone) 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的病理改变: 透明层 暗层 病损体部 表层 课件精选 * 1、透明层: 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由于该处釉质的晶体开始出现脱矿,导致晶体间隙增大,当磨片用树胶浸封时,树胶的分子足以进入这些孔隙。 课件精选 * 由于树胶的折光指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