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分析.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暨南大学历史系课程课件;一、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一、郑和下西洋的背景;2、明初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明成祖时期和平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 明成祖在外交上积极推行对外开放的睦邻友好政策——“厚往薄来”,“宣德化而柔远人” 朝贡贸易——恢复并正式建立了市舶司制度。;1、皇位继承 寻找建文帝或者威吓建文帝及其遗臣是郑和下西洋的“可能目的”之一 2、政治方面 有人认为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安抚南洋和西洋诸国,以使明王朝无后顾之忧,好全力对付北方蒙古之祸。 ;3、外交??面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以武力篡位夺朝,内心难免心虚。所以,他一方面对内采取了镇压和笼络两种手段,努力稳定国内局势,另一方面在对个活动中,积极遣使,向外邦宣谕诏书,赐予财物,争取来朝,满足了明成祖“君主天下”、“御临万方”、“际天极地皆王臣”的虚荣心。;4、贸易方面 西洋诸国,对明朝出产的陶瓷、丝绸、钱币等,都极喜爱,郑和利用下西洋之官船,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郑和官船又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紧缺的香料、染料、宝石、象牙和珍奇异兽等等。这样两头都是低买高卖,获利丰厚。所以下西洋当然存在着某种程度中外两方贸易的作用,这种活动也很能获得丰厚利润。但这仅是附带性的行为。;1405~1433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八年中,内官监太监郑和(1371~1433)七次下西洋,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 ;郑和船队约有大小船舶二百余艘,是一支特混联合船队,郑和船队的船舶分类与规模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个等级: 1、宝船 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另据《明史》等有关史料所见,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2、马船 马船又名马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有八桅。 ;3、粮船 罗懋登说,粮船有七桅,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4、坐船 全称“战座船”,大型战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有六桅。 5、战船 担任护航的专用舰船,有五桅,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四、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及局限; 1、圆满地完成了明王朝所赋予的使命: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 2、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 3、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4、亚非国际贸易的发展 5、文教的传播与中国人民海外知识的增长 6、建立亚非交通网; 在郑和下西洋之际,中国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还是坚如磐石,皇权政治强化到极点,郑和航海事业的兴废,取决于封建皇帝的个人意志。明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郑和航海事业既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产物,则其必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而归于消失。 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的本身,也存在各种缺陷。就郑和执行的对外方针和对外政策而言,是要与海外诸国建立名义上的藩属关系。郑和下西洋所执行的对外方针和政策,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传统上以中原作为世界中心的政治观念之上的,只能存在一时,昙花一现而已。 ;五、热点讨论;2、郑和比哥伦布早发现美洲?; 曾任英国皇家潜水艇司令的凯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在2002年3月提出的新假设,即中国郑和比哥伦布早72年“发现”新大陆,却轰动世界,引发激烈的争论。孟席斯根据郑和航海路线上发现的明代瓷器、石碑、中国地图和星图等资料提出如下新说:郑和船队早在1421年至1423年已经将世界地图的雏形绘制出来了;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都是中国人发现的,而不是欧洲人;郑和下西洋的副将洪保和周满比麦哲伦早近一个世纪抵达南美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六、复习与思考;1、吴长春,《十五六世纪初东西航海“对比”剖析》,《世界历史》1990年第1期; 2、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原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3期; 3、黄增强,《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之比较研究》,《云南学术探索》1996年第2期; 4、陶松云、郑家红,《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比较研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5、张附孙,《郑和为什么没有继续西航》,《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6、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历史教学》,1994年第1期。 7、张凯:《世界市场与明季资本主义萌芽》,见《15、16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续编》,吴玉廑主编; 8、周积明,《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