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docVIP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学生用书P9] 最新考纲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核心素养 1.地理实践力:通过温室种植水果、温室育种等实例,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相关地理现象。 2.综合思维:组织以气压带、风带和常见天气系统为主题的讨论会、辩证会,探究其成因,综合分析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学生用书P9]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大于夜长,气温高。 (2)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3.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 (2019·高考全国Ⅱ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①。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②。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③。据此完成(1)~(3)题。 (1)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④,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 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⑤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3)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⑥(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思路导引]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信息——勾画关键点 材料 信息 信息①:积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信息②: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开始凝结成云。 信息③: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题干 信息 信息④: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呈相间分布状态。 信息⑤: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即温度上升最明显的地带。 信息⑥: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气温最低的时刻。 第二步:调动和运用知识——找准答题点 (1)气温高,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气温低,气流下沉,水汽不凝结。 (2)气温高,空气剧烈的膨胀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积云。 (3)地面温度越低,水汽越易凝结,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气温最低的日出前后。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相关知识。第(1)题,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第(2)题,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荣辱不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