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毕业论文(设计).docVIP

《试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毕业论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好问”、“好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向爱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参与式学习 1.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数学课程教学全过程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 2.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 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述能力,既是人际交往的需要,又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对于学习的迁移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多数学生的“说理”能力还是相当弱的,需要我们下大力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述能力要坚持不懈,一要精心设计,二要反复训练,三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语言要科学准确,浅显易懂。在信息交往的方式上,提倡多通道的信息交往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表答 自己意见的机会。要有指名说,同桌互听互说;也要有小组讨论,自言自语。注意启发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表 述自己的意见。 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教师要适当控制无关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重复数学家做过的工作,在小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主动的形成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营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 3.借助学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可以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生活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5-97=12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5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7元的“变形金刚”玩具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5.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好问” 5.1 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

文档评论(0)

saodishenseng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