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版 精品教案:初中文言文“之”字的用法.docx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版 精品教案:初中文言文“之”字的用法.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初中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 □年级:初三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章节:其他 录制工具和方法 本课运用了PPT课件、录屏工具等软件。 设计思路 文言文在中考语文中占了重要分量,文言虚词“之”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因而系统掌握“之”字用法,并熟练运用至关重要。本微课按导入、知识精讲、归纳总结、随堂小测等顺序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掌握文言虚词“之”用法基础上,迁移运用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文言虚词“之”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 在掌握文言虚词“之”用法基础上,使迁移运用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文在中考语文中占了重要分量,文言虚词“之”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因而系统掌握“之”字用法,并熟练运用至关重要。 二、知识精讲 1.“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 《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 (墨子 《公输》) 分析以上例子,可知形如这样的“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时,“之”就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2.“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句: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正常语序: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②尝贻余(之)核舟一。 (魏学洢《核舟记》) 正常语序:尝贻余(之)一核舟。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语后置句。 3.“之”作动词 例句: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由此可见,“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垄上”、“广陵”。一般译为:往、到 ……去。 4.“之”作代词 例句: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②又数刀毙之 。 (蒲松龄《狼》) 由此可见,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代指上下文中的(人、事、物),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5.“之”作助词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之”作结构助词“的” 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蒲松龄 《狼》)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左传>曹刿论战》)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之”作结构助词,译为“的” ②“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之”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意。 例句: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 《狼》)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 《陈涉世家》) 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意。 三、知识小结 “之”的用法主要有以下5种: 1.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3.作动词,译为:往、到 ……去。 4.作代词 5.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的” 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调节音节作用 四、随堂小测 请解释下列“之”字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 3.何陋之有?(《陋室铭》)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nhaiweisu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