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教育是慢的艺术
罗必新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也是直接针对当下中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改革的弊端提出来的。目前,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严厉、急躁”,是“狂热、粗暴”,是“不宽容”,是“麻木、冷漠”,以至于消极、懈怠到极度沮丧,功利化的教育以及家长、社会、政府对“高分”的竭力推崇使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而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远,学生学习时间被安排,教师学生课堂被接受,教育教学活动被绑架,让师生很难有主动选择的余地,很难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更难有自由发展的舞台。教育的急功近利、粗糙、急迫的背后,仍然是教育本质的失落。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已失去了太多,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师生之间那份真挚的情谊和默契,早已被功利化稀释得面目全非,我们早已失掉了作为教师的那份光荣与自豪,也悄然失落了作为教师所必须的教育精神。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培养人不易,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有过详尽而精辟的论述:“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也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一种临场智慧)。”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只依赖“硬件设备”,不能片面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依靠使用生长激素。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有自身的生长周期,时间短了发育就不成熟,营养就跟不上,十快三分假。种植者要注意大气候小气候,要注意环境,——也就是说天时、地利一样不能少,光有干劲不行,至于一亩地能收获多少粮食,也有客观的许可限度,不能随意乱吹。
教育上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就拿上课来说,教师能一跃十步吗?有时看到一些教师的教学,就像是在拼命赶路,总是急匆匆的。
你为什么要那么急呢?你为什么总是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全都塞给学生呢?你凭什么会认为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学习,永远不再涉足你从事的学科呢?同样,你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学生一生的学习任务全压在这三年完成。你看,学生已经很疲劳了,你仍然逼他加班加点,非得把三年的教学内容让他一口吞下去,好像他明天就要告别世界了,好像天底下的教师只剩下你一个,香火只剩你一炷,你不能让学科绝种,仿佛世上其他人全是一无所知的笨蛋……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大课,高中阶段各有五百多节,你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节课上呢?这不过是你的一节课,你的这节课不是“最后的晚餐”,还会有下一节,还有一学年,还有大学阶段,还有终生学习的漫长岁月……你为什么总是急于把所有的东西灌给学生?
教师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学生一生要做的事全弄到初中三年或是高中三年中来完成。看看一些学校的育人口号,学校的大门上,大楼上,招生宣传材料上,报刊的吹嘘报道上,到处可见。这些口号往往空洞无物,大而不当,它们不仅违背基本的教育常识,违背教学的规律,而且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我们甚至有些担心,因为教育者的一切行为都在影响学生的思维,这类大而空的语言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让他以为在中国,一位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像推销商做广告一样夸大其辞,不负责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曾评选“儿童给成人的忠告”,一共十句,其中比较独出的一句是——“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这里是不要“多”,我们中国化的理解:放得也不能太“快”。放得太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压垮了。
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要在实践中慢慢形成,即使是知识的获得,通常也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的道路上难免出这样那样的错误,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老师工作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切忌急于求成,要从我们能够做到、能够改变、能够尝试的地方做起,慢慢适应学生的身心变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常识、典型案例、应急处置、隐患排查培训丨53页.pptx
- 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5版).docx
- 商场半户外广告机--商场媒体数字信息发布系统技术方案.doc VIP
- 风能发电项目立项审批、开发、建设、运营、所需手续的流程.docx
- JB∕T 12604-2016 行星滚柱丝杠副.pdf VIP
- 大模型备案-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docx VIP
- 初中历史初中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复习测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第二讲 命令、决定、决议(教材).docx VIP
- 试论农村10KV配网工程的创新措施.doc VIP
- 华为产品可制造性设计指导书.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