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研究(下).pdf

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研究(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研究 (下下)) 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研究 ((下下)) 2018年 04月 25 日 (二)土地承载力得分明显下降 兰州市地处黄河上游,居甘肃中部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主要由石质阶地、黄土梁峁、 河谷阶地构成。主城区东西狭长,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两山夹一河”的典型河谷盆地型 地形,山地、黄土梁峁沟谷地占全市面积的 85%,河谷盆地仅占 15%。由于特定的地理条 件限制,城市发展的空间极为有限,给兰州市的发展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土地越来越成为 制约兰州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兰州市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土地节 约集约利用等措施。例如,近年来兰州市以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展土地开发 整理。通过一系列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新增耕地面积约 5 440公顷,整理开发后的耕地数 量达 19 500 公顷,有效地补充了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同时,出 台《兰州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意见(试行)》,提出要实施差别化用地保障政策,促进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些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兰州市土地开发利用形势。2014 年,兰州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198.44平方公里,比 2006 年增加58.77 平方公里。但与 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从2006年的 1 240 人/平方公里增加到 2014 年的 8 931人/平方公里,增长 6.2 倍,由此造成人均土地资 源量的明显下降。从评价得分看,2006—2014 年兰州市城市土地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下降态 势,得分从 2006 年的 0.102 2下降到 2014 年的 0.055 2。得分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 急剧增长引发的人均土地资源量下降。 (三)生态承载力得分明显提高 自然条件方面,兰州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少而集中,年蒸发量大,气候干 燥,生态环境基础条件较差;兰州本身的土壤条件及地质地貌也使兰州生态建设环境困难 重重,城市污染难以扩散。经济发展特征方面,兰州是“一五”、“二五”期间国家重点 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其中石化工业在全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工业的发展带来了 兰州严重的污染问题,大量的废水、废气、垃圾等更给兰州本不坚固的生态圈带来了严重 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近年来,兰州市通过加强生态修复保护与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方面,兰州市坚持以“南北两山绿化为生态屏障, 以城市主次干道绿化为基本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景观轴线,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坚实基础, 以公园、广场、游园为多点补充”,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区绿化覆盖面 积从 2006年的37.83 平方公里增加到 2014 年的 77.3 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 8.1 平方米增加到 10.46平方米。环境治理方面,兰州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与治理、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加强对扬尘污染的综合防治等一系列措 施,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兰州市区空气质量按旧标优良天数为 313 天, 占全年总天数的 85.75%,稳定退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 10大城市。从评价得分看,2006— 2014年兰州市城市生态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上升走势,且上升幅度明显,得分从 2006 年的 0.074 6 上升到2014 年的0.223 4。 (四)水资源承载力略有提高 兰州水资源具有自产径流贫乏、客水资源较丰富与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全市多年平均 水资源量 327.23 亿立方米,其中,入境水资源量约323.25 亿立方米,可支配多年平均水 资源量为 23.3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 2.3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2.75 亿 立方米,允许可开采量 1.59 亿立方米,集中分布于西部和东南的湿润山区和河谷川区, 广大黄土丘陵地区地下水贫乏,矿化度高,难于利用。入境水为兰州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 水的主要水源。兰州市可利用水资源量十分有限,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有 742 立方米,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 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近年来,兰州市通过一系列举 措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农业生产方面,积极推广渠道防 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