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互联网++””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
““互联网互联网++””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
——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案例研究——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案例研究((二二))
————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案例研究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案例研究 ((二二))
2017年 07月 18 日
2.制度理论溯源: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的关联
制度理论的核心是合法性机制,但其并不排斥效率机制。制度学派学者将组织面对的环境
区分为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Meyer and Rowan,1977;周雪光,2003):技术环境要求按
照最大化效率原则组织生产,强调组织效率性;制度环境要求组织采取“广为接受”的形
式和做法,强调组织合法性。以强调制度环境为基础,大量文献聚焦于基于合法性机制的
组织结构形成研究,研究视角集中在制度环境对组织的约束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制度
理论在强调合法性机制重要性的同时,并未完全否认效率机制。即便后来制度相关的研究
不断强调单一的合法性机制.但在制度理论的源头上并未否认效率机制的作用。Meyer and
Rowan(1977)提出的组织生存模型,结合了传统组织理论“组织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
其绩效好”的观点,认为企业获得生存机会,一方面是因为其遵守环境制度获得合法性,
另一方面是由于其高绩效证明了组织的效率,以获得资源和合法性。而合法性地位的提升
能够使企业得到社会认可,从环境中获取更多资源,促进企业成长。即便技术和制度环境
对组织要求矛盾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把内部运作和组织结构分离,将组织结构变成象征性
的东西(脱耦)。从制度理论源头中可发现,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关系.同一组织会在应对不同环境时采取适宜的机制。两种机制往往只能在理想类型上予
以区分,现实情境中常常是交织在一起。对互联网企业在制度压力下的创业行为分析也不
应局限于单一机制作用,企业在嵌入制度环境的同时,也会积极寻找机会对原有制度环境
形成突破。
3.“嵌入”和“能动”的战略选择分析框架
制度理论较为关注制度力量对组织趋同过程的影响,创业研究则强调创造性力量的变革作
用(尹珏林和任兵,2009),因此在制度压力下的企业创业行为分析天然存在“嵌入”和
“能动”的内在张力。当企业面对制度压力时,一方面可能选择被动适应外部制度环境
(嵌入),遵循制度理论的合法性机制;另一方面也会采取积极行动改变与组织发展不匹配
的环境(能动),遵循效率机制的创业机会观点。制度压力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存在两种机制:
合法性机制,通过强迫、模仿、规范三种具体机制约束组织,组织依据“嵌入”对制度环
境被动应对,采取依从和选择两种策略行为。依从是指对既有制度环境的遵从,选择则是
对制度环境的挑选,两者均不改变环境本身;效率机制,就是结合创业情境对创业机会的
发现和构建,通过采取操纵和创造两种策略行为,组织依据“能动”主动发现和构建改变
制度环境的机会。操纵是对既有制度环境的部分调整,创造是对既有制度环境的颠覆和革
新,均会改变既有制度(Zimmerman and Zeitz,2002)。
对制度压力下的企业创业行为分析还需要考虑情境因素,情境因素引入能解释为什么同等
制度压力下企业却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本文从制度创业者② 的个体特征出发,引入第一
个情境变量——企业家制度能力(Entrepreneurial Institutional Competencies),并将
其界定为企业家处理企业和政府、社会公众关系的制度能力。从场域层面出发,引入第二
个情境变量——场域位置中心性(Field Centrality),并将其界定为企业在场域中处于核
心地位的程度,强调制度创业企业在场域中的地位。企业家制度能力越强,场域位置中心
性越高,越会正向调节企业选择更主动的“能动”战略行为。综上,本文提出企业创业战
略选择的基础分析框架,如图 1所示。
图 1 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的分析框架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三、三、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三三、、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1.方法与案例选择
(1)研究方法。①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司薪酬激励模式的分析与再造研究.pdf
- ××商业银行总行H分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pdf
- “L型”经济走势下财务管理思考——从湖北宜化集团财务管理说开去.pdf
- “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实证分析——以庆阳市为视角(上).pdf
- “城管”执法相关问题研究——基于W市相关司法案例(上).pdf
- “城管”执法相关问题研究——基于W市相关司法案例(下).pdf
- “城市病”的形成机理及其经济阻滞效应测度:以北京市为例+(下).pdf
- “创世界品牌”,珀莱雅凭什么?.pdf
- “大集团小总部”如何实现“适管控高效能”?——新兴际华的组织结构变革研究(上).pdf
- “大集团小总部”如何实现“适管控高效能”?——新兴际华的组织结构变革研究(下).pdf
- “互联网+”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案例研究(六).pdf
- “互联网+”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案例研究(七).pdf
- “互联网+”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案例研究(三).pdf
- “互联网+”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案例研究(四).pdf
- “互联网+”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与企业创业战略选择——基于滴滴出行平台的案例研究(一).pdf
- “互联网+”背景下公司物流管理创新研究——以宜家公司为例.pdf
-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以海南芒果营销为例.pdf
-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物流金融发展实证研究——以顺丰和腾邦为例(下).pdf
-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小城市智慧旅游体系构建——基于河南省济源市的实践.pdf
- “互联网+”如何拯救星巴克?.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