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季子札论》原文及其译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季子札①论原文及其译文 【唐】独孤及 ①季子三以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②之义,非公也;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左丘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 ②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是以太伯③之奔句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篡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作于内室,逐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 ③□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馀昧之绝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不作。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 = 4 \* GB3 ④呜呼!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 = 4 \* GB3 ④,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则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己而遗国也。吴之覆亡,君实阶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译文: 吴季子札①论【唐】独孤及 吴国季子先后三次将王座谦让给别人,《春秋》因而褒奖赞誉他。我在旧史书中寻觅有关他的历史记载。私下认为吴国季子没有遵循先王遗命,这是不孝;模仿春秋曹国子臧不就王位的所谓仁义之举,这是缺乏公心;执着遵循礼制用来保全自身名节,导致王权被篡夺国君被杀害,这是没有仁义;外出能观察形势变化,在宫内却不能讨伐叛乱,这是不够明智。左丘明、太史公记录了他的事迹却没有一点讥讽批判,我对此深表疑惑。 啊治国最重大的要点,其实就在于选择嗣君。做君王的担心不能立道德高尚之人为嗣君,所以按照贤能的标准选嗣君就不顾年龄的大小,按照道义的标准就不去占卜,按照君王的命令就无视礼制。因此太伯出走跑到吴地,是为了躲避季历。季历按照先王遗嘱行事,所以即位继任为君却没有只为自己打算。太伯知道王位有了归属,就剪短头发刺了文身(跑到偏远的吴地)也毫无怨言。等到武王继承王位,受天命建立周朝,也没有将建立周朝的事业让给长兄伯邑考,这是以周朝天下的利益为重啊。那诸樊没有季历的贤能,王僚没有武王的圣德,但是季札却做了太伯那样让贤的事情,这是徒慕虚名,怎么可以和太伯的至德相比呢?况且使得争端在王位更替时发生,祸乱在王族内部兴起,于是公子光抢夺王位,他的儿子夫差又全军覆没,国势衰落无法恢复,过了两代,吴国就灭亡了。 以季札这样见解通达,知识渊博、不懈地追求道义的人。如果先前承担了寿梦的遗命。继承了馀昧的王位,一定能够发扬光大周朝宗系的统治,称霸江南。那么,吴国也就能够因而强盛,许多祸乱也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话,阖闾怎么能在地下室里密谋夺位呢?专诸的匕首又怎么能够发挥作用呢? ?唉!保全自己的声名而不顾吴国的大业,坚决推让而不改变一向的志向。所丢掉的是忠,所保存的是节,季札倒是很会养护自己,但对死去的君王怎样交待呢?与其从周朝音乐中观察各诸侯国的兴衰变化,从戚地的钟声中觉察到孙文子处境危险,何不多关心一下自己内部的祸患,多忧虑一点自己国家的安危呢?与其到王僚墓上去哭祭回报,哀悼已死的王僚,侍奉活着的公子光,何不在争端发生前就采取行动,在祸乱未发生前就进行防治呢?与其抛弃家室来表示自己的节义,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前来表示为人守信用,何不遵奉君父寿梦的遗命,继承王位,来安慰他的在天之灵呢?就此而言,自己要保持纯洁,不追求合理的王位继承,这是干净了自己却抛弃了国家啊!吴国的灭亡,季札实在是祸患的根子。他还说:“不是我引起的祸乱”到底是谁引起的呢!到底是谁引起的啊!

文档评论(0)

137****66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