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天台寺简历纪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肥乡县天台山天台寺简历纪要 天台山原为山名,山在天台山村东侧。雍正十年《肥乡县志》卷一记载:天台山在县西南十五里,上建天台寺。因系浙江天台山僧人结庵而居,山名为僧人所起,称天台山,寺称天台寺,与浙江天台山(现在还叫做天台山属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山名同;天台寺(现在叫做国清寺),寺名同,法脉相连,血脉相连。 天台寺传承浙江天台宗法脉,是佛教北方天台宗稀有弘法道场。 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汉地以来,对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建筑、音乐、书法及印刷术均具深刻影响,对历代帝王封建统治也起到了辅治作用。为了写清古寺的来源,先要从寺名、村名的来源说起。 浙江天台山在天台县城北,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发详地。南朝僧人智顗率弟子筑庵而居,讲经论道,创立了天台宗思想体系。现今的名刹国清寺就是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唐贞元二十三年(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入华学天台教法,回国后创立了日本教法天台宗;11世纪,朝鲜僧人仪天入宋学天台教理,把天台宗传回朝鲜。此后,日本及朝鲜佛教徒常入华参拜祖庭。 天台寺建成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之前为隋唐僧人结庵而居。原总占地百余亩,建筑区二十余亩,其余为苑林塔院。根据寺院碑刻记载,明清寺院修葺时,山东山西等省均有出资布施,可见当时规模之大和影响之远。 隋唐时期,浙江天台山僧人行脚于此,见平原大地独显此山,遂筑庵于土山之上,山名天台山,“村亦名天台山”,后建筑寺院,名天台寺。(雍正十年《肥乡县志》卷一)。寺僧昼诵《法华》,暮修止观,教化一方。 天台寺围墙均由大青砖砌筑,寺院由南至北沿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修定殿、瑞光殿(别名铁佛殿)五部分。配殿有大悲殿、准提殿、祖师殿、五观堂、丈室、钟楼和鼓楼等,另有僧舍寮房二百余间。各殿宇之间甬道,全部由青石铺就。寺院建筑层甍巍峨,气势恢宏,名扬遐迩。 山门殿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由青砖绿瓦配以木质椽檐飞羽而成,内塑伽蓝菩萨像,伽蓝菩萨是关公化身,众有误做关帝庙者。山门殿的北侧是天王殿,内塑有弥勒菩萨,面向前方,大肚偏偏,长耳笑眼,姿态动人,似迎四方香客。韦陀菩萨与弥勒菩萨隔屏正北站立,身披甲胄,双目圆睁,威风凛凛。山门殿与天王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各建钟楼和鼓楼。穿过天王殿,北边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宽五间,进深两间,内塑释迦牟尼佛,两侧站像为阿难和迦叶,与之隔屏北向的是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三位菩萨各自坐在狮象犼上,面向正北,寓意倒驾慈航,普度众生。再往北走是修定殿,修定殿是整个寺院的最大殿宇,在顺治丁亥年(1647)有过修整,大殿宽七间,进深三间,重檐四角攒尖,下檐方木构成,五彩斗栱,彩绘栋梁,高大雄伟,大殿上筑有日月楼,高七尺,在日、月光线的照射下,金光四射,巍峨壮观。修定殿阅台一丈宽,台阶下东西两侧各有石碑,上有螭首,下有龟趺,石碑至今尚存。修定殿内供奉着三世佛,中间是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右侧为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左侧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均为坐姿,连着下面的须弥座有一丈五尺多高,佛像均双目下垂,面带慈祥,犹似教化世间,法音宣流,由于修定殿之宏伟,寺院曾被人称为修定寺。瑞光殿在最北端,殿内供奉的是燃灯古佛,铁佛一丈多高,铭文记载铸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由忠武军(今河南许昌)工匠铸造。在瑞光殿与修定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左右各建配殿,左侧供奉准提菩萨,右侧供奉观世音菩萨,均由香椿木雕刻而成。据说,明朝雕制佛像时用的香椿木,为邯郸县上宋村村民布施,几百年过去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邯郸县上宋村很多人来天台寺“走亲亲”,他们称这些用香椿木所刻的菩萨像为菩萨姑姑,直到解放后还有人来。寺院东西侧配殿为祖师殿、五观堂、钟楼和鼓楼等,另有丈室、僧舍寮房二百余间。 寺院苑林占地七十余亩,苑林内,古木参天,名卉甚多,风景怡人。许多文人骚客游览并留下了很多诗文,诗人李贞吉在游览天台寺时,题有 “天台有蕙兰,奕世乃齐烈”诗句。天台寺紧邻东侧漳河,构成了一幅天然亮丽的风景画。人们将“漳河春晓望山寺”看成是当时名胜一绝,如诗人李恺在 《宛怀草堂报歌》中说:“贪赏东山寺,舟人倚醉眠”,将古刹天台山寺与漳河融为一体,使人读诗如临其境。苑林内之塔院,松柏参天,临风挺秀。 寺院日落晚眺胜景。据《肥乡县志》记载,“肥乡十景”中,最具盛观的要数“日落晚眺”。“日落晚眺”石位于天台山村天台寺内眺石碑上,当夜幕降临之后,登此眺石西望,衔日如住,远山苍翠,山川林木,清晰如昼,树木飞鸟,历历在目,人们竞相观望,文人骚客留下大量诗章。 《肥乡县志》称“村由寺兴”盖源于此。明朝诗人乔年曾写有《天台晚眺》诗“满目烟霞春雨后,万山苍翠夕阳中”,描写了当时登览眺石所见的情景。“日落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