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政治大势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唐代政治大势 大明宫三清殿遗址 大明宫麟德殿模型 唐代政治大势 盛唐女立俑 弈棋仕女图 唐代政治大势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满右藏,东纳河北诸道租庸,充满左藏,财宝山积不可胜计。四方丰稔,百姓乐业。户计一千余万,米每斗三钱。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不赍粮。奇瑞叠委,重译麕至,人物欣然。 ——《唐语林》卷三 天宝末,天子以中原太平,修文教,废武备,销锋镝,以弱天下豪杰。……不肖子弟为武官者,父兄摈之不齿。唯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示不复用,人至老不闻战声。六军诸卫之士皆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日以寝斗,有事乃股栗不能授甲。 ——《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 唐代政治大势 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卷五○《兵志》 统领府兵的基层组织叫做“折冲府”。在唐代,折冲府共有600多个,折冲府的长官称折冲都尉。 这600多个折冲府分布于全国,其中大约40﹪设置在关中地区,接近关中的河东、河南一带折冲府也较多。折冲府的这种分布特点,目的是“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600多个折冲府分属中央十六卫统领。 唐发兵鱼符 唐代政治大势 府兵之法浸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开元〕十一年(723),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明年,更号曰“彍骑”。 ——《新唐书》卷五○《兵志》 岭南五府经略 剑南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 范阳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朔方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 北庭节度使 安西节度使 广东 四川 青海 辽宁 北京 山西 宁夏 甘肃 新疆 新疆 唐代政治大势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内重外轻 中央军:9万 外重内轻 唐代政治大势 范阳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 粟特 河东节度使 朔方节度使 安思顺 突厥 陇右节度使 哥舒翰 突骑施 安西节度使 高仙芝 高丽 重用蕃将、委以重权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发兵15万,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唐代政治大势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同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发生马嵬兵变,唐玄宗七月抵达成都 同年七月十二日,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上皇天帝,年号至德。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庆绪所杀。 乾元二年(759),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唐代政治大势 安史之乱与节度使制度 采访使兼任节度使 道与方镇长官的合一 道与方镇合一 方镇 → 州 → 县 唐代政治大势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新唐书》卷五○《兵志》 河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东南地区 中央直接控制,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原、西南、西北地区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但未达到割据的程度 三类藩镇 唐代政治大势 元和二年十二月“己卯,史官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管州府二百九十五,县一千四百五十三,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其凤翔、鄜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