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荷载环境因素与材料的力学特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max —路面某一深度处的最高温度,℃; Ta.max—相应的日最高气温, ℃; Q—相应的太阳日辐射热,J/㎡; a.b.c—回归常数。 特点:不包含所有复杂因素,精度有地区局限性,只可在条件相似的地区参考使用。 方法2: 理论法 应用热传导理论方程式推导出。 各种气象资料和路面材料热物理特性参数组成的温度预估方程。 特点:参数确定难度大,理论假设理想化,结果与实测有一定的误差。 2.3.3 路基潮湿情况与干湿类型 1、路基潮湿来源 大气降水 地面水 地下水 毛细水 水蒸气及其凝结水 薄膜移动水 2、大气温度对路基水温状态的影响 由于温度和湿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称为 路基的水温状况。 温度对路基的影响:北方—冻胀翻浆 南方—雨季积水湿软路基 3、土的稠度及其形态 路基干湿类型: 干燥—— 设计要求 中湿—— 设计要求 潮湿—— 设垫层 过湿—— 处置后,方可铺路面 土的平均稠度: 4、判断方法 ⑴分界稠度法 实测不利季节路床表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 干湿类型土组 干燥状态 中湿状态 潮湿状态 过湿状态 Wc≧WC1 WC1> Wc≧WC2 WC2> Wc≧WC3 Wc<WC3 土质砂 Wc≧1.20 1.20> Wc≧1.00 1.0> Wc ≧ 0.85 Wc<0.85 粘性土 Wc≧1.10 1.10> Wc≧0.95 0.95> Wc≧0.80 Wc<0.80 粉质土 Wc≧1.05 1.05> Wc≧0.90 0.90> Wc≧0.75 Wc<0.75 土基干湿类型 Wc与Wci 一般特征 干燥 Wc≥Wc1 土基干燥、路面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 路基高度H0>H1 中湿 Wc1 >Wc ≥Wc 2 土基上部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影响的过渡带区内 路基高度H1≥H0 >H2 潮湿 Wc 2 >Wc ≥Wc3 土基上部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 路基高度H2 ≥H0 >H3 过湿 Wc≤Wc 3 路基极不稳定,冰冻区春融翻浆,非冰冻区软弹土经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路基高度H0 ≤H3 土基干湿类型 ①H0 为不利季节路床表面距地下或地表积水位的高度,地表积水指不利季节积水20天以上 ②H1,H2,H3分别为干燥、中湿、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具体可查表 ③划分土基干湿类型以平均稠度Wc为主,缺少资料时,可参考表中一般特征确定 路基临界高度:在不利季节,当路基处于干燥、 中湿和潮湿状态时,路槽底面距 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的最小高 度。 方法2:根据自然区划、土质类型、排水条件及路床表面距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高低等特征确定,即临界高度法。 ※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确定: 可根据当地稳定的平均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计算平均稠度,并考虑路基填土高度、有无地下水。地表积水的影响,论证地确定路基土的干湿类型。 ※设计路基时,要求路基保持干燥和中湿状态 2.4 路基的荷载——变形特征 路基变形: 弹性变形——沥青面层或水泥砼面板疲劳开裂 塑性变形——沥青路面:车辙、纵向不平整 水泥路面:板底出现局部脱空引起 断裂 1、正确的设计:应使路基所受的力在路基弹性限度范围内,即当车辆驶过后,路基能恢复变形。保证路基相对稳定,路面不致引起破坏。 2、路基受力计算:车辆荷载为均布垂直荷载,路基为弹性均质半空间体。 2.4.1 路基受力与工作区 1、路基受力:自重 车辆荷载 P—车轮荷载换算的均布荷载 KN/㎡ D—圆形均布荷载作用面积的直径。 Z—应力作用点深度。 r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