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第7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ppt

《地史学》第7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横向堆积作用 是指沉积物的颗粒在介质搬运过程中沿水平方向运移,当介质能量衰减时沉积下来。 横向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层岩性界面随时间的前进横向移动而穿过时间界面,使地层具有穿时(Diachroni-son),即岩石地层单位(界面)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的现象。 1)超覆与退覆 A、超覆:海进时,海水向大陆方向不断侵进,海相沉积物在横向上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每一个较高的岩层都覆于较低层位或更老的地层之上,这种现象称海侵超覆。 B、退覆:海退时,海水向海域退缩,沉积物分布范围不断缩小,每一较高岩层都向海域退缩,而不能全部覆盖下伏地层,这种现象称海退退覆。 2) 退积(Retrogradation)和进积(Progradation) A、退积:海进时在滨岸地带岩相带向陆地方向发生海侵式迁移的现象称退积(特别在三角洲发育地区更为明显)。(指岩屑又被送回物源区)。 B、进积:海退时岩相带向海的方向发生海退式迁移的现象称为进积(指陆地上的岩屑被送到沉积区)。 3)沉积旋回   岩性按照一定的生成顺序在剖面中自下而上(海进一海退—海进交替出现,反复进行)作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岩石颗粒由粗-细-粗-细的变化)称为沉积旋回(沉积韵律)。   沉积旋回层序的产生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海(湖)平面升降、古气候变化、沉积物源供应速率和构造环境的改变。 滨 浅 深 浅 滨 安 徽 巢 湖 和 州 组(C1h) 剖 面 示沉积旋回 示 沉 积 旋 回 陆相沉积(河湖沉积)形成的沉积旋回: 湖 河 思考题 1、相/相变和相分析的原则?浊流沉积、鲍马序列、复 理石建造? 2、沉积环境判别的主要标志? 3、如何区分滨海相与滨湖相? 4、大陆环境/过渡环境和海洋环境各包括哪些沉 积相类 型?主要特征是什么? 潮上带:处于平均高潮面以上,仅在最高潮时被淹没。以砂、粉砂和泥质沉积为主,干裂、雨痕等暴露标志发育,可见陆生动物的足迹。 潮间带 潮间 破 破 破碎 潮间带:处于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海水反复进退的地区,水动力强,双向交错层理、透镜、脉状及波状层理发育,垂直潜穴多见,常形成破碎的介壳滩。 潮间带 无障壁的海岸 分选磨圆非常好的滨海石英砾岩 潮下带(也称亚浅海):平均低潮面与浪基面之间, 始终被海水淹没。可分为两种环境: A、高能环境:由于波浪的强烈扰动作用,多形成石英砂,交错层、水流冲刷面和波痕多见,由于水浅而动荡,富氧,透光性好,营养充分,狭盐度底栖生物大量繁殖。 B、低能环境:以细粒粉砂和泥质沉积为主,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发育,以广盐度生物如双壳类、腕足类:舌形贝和圆货贝、介形类等为特色。 2) 浅海沉积相类型 位于浪基面-200m 的海域,即陆棚或陆架地带。 这一地带海域广阔,可达数百公里。受潮汐流和气象因素控制(风暴、洋流)。 特点:常以泥岩、页岩、粉砂岩沉积为主,夹有薄层粉砂、砂、贝壳层或生物碎屑灰岩;富含狭盐底栖生物,如珊瑚、腕足、棘皮、苔藓虫、钙质有孔虫等,也常见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动藻迹等),化石保存比较完整,分异度高。 安徽巢湖C2船山组窗格苔藓虫和三叶虫 生物碎屑灰岩 2. 碳酸岩型 滨浅海沉积相类型 以碳酸盐沉积的滨浅海,一般具有由碳酸盐缓坡向台地演变的浅水碳酸岩沉积特点。 碳酸盐缓坡:指从 海岸线向盆内缓慢倾斜的斜坡(坡度不足1度 ),与较深水的低能环境间一般无明显的坡折,波浪搅动带(即最高能量带)位于近岸处。 如果碳酸盐缓坡存在(图2-10,I、II),在横向上:自近岸至远岸一般从潮坪沉积(图2-11)、泻湖沉积的鲕粒或团粒碳酸盐岩横向上相变为较深水泥质粒泥灰岩或泥灰岩沉积,含有完整的广海生物群化石 主要沉积环境位置示意图:示三角洲(Delta) 冰川 河流 海滩 三角洲 潮坪 障壁岛 浅海 深海 生物礁 海底扇 大陆架 泻湖 冲积扇 沙丘 湖泊 碳酸盐潮坪中,不同位置岩石组合和生物群面貌是不同的: 潮上带:以雨痕、雹痕、泥裂、鸟眼构造发育为特征; 潮间带:叠层石、藻纹层、竹叶状构造发育为特征; 潮下带:在高能环境下形成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交错层理、冲刷面、波 痕发育,底栖和造礁生物非常丰富,有是也有叠层石发育; 在低能环境下多以泥晶灰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