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长征.七律》精品教案.docVIP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长征.七律》精品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读朗诗歌,感受七言律诗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感悟诗情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3.倡导个性化阅读,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个性化阅读,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明诗体。 1.直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七律·长征。(齐读课题)注意间隔号的停顿,声音洪亮再读。 2.预习交流,感知诗人毛主席的伟大。 课前,我们按预习单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你对毛泽东都有哪些了解? 3.了解七律诗的特征。 二、读诗歌,品韵律 1.读出节奏。 (1)指生读。读得流利、音准。诗歌有它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按照节奏,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老师也想读一读。 (2)按照节奏,做到音断气不断,气断意相连,谁再来读。(指生读。生齐读。) 2.读出韵律 大家都读出了节奏,节奏也就是韵律,诗歌的韵律还来自于它的押韵。 看这首诗,是在哪几行押的韵?七律诗一般押的是第2、4、6、8行的韵,一起读这押韵的字,“难、闲、丸、寒、颜”这么一押韵,读起来就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了。 诗歌的韵律不仅在于它的押韵,还在于它工整的对仗。(板书:对仗) 看这首诗,哪几句对仗极为工整。(生读对仗的句子)(师生合作读对仗的诗句。) 在古诗词中,像这样对仗工整的句子我们经常会见到。 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生对读、男女对读。齐读。) 了解了这么多,我们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生齐读)。 三、悟诗情,读情感 1.了解长征,走进诗文。 课前,大家都在资料袋中进行了了解。下面我们继续了解长征。这是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图中标注的这些山水是毛主席在诗中具体写到的。(课件出示地图)再看这些长征中的数据: 历时1年 经过11个省 翻越18座大山 跨过24条大河 大小激战500余次 击溃敌军410个团 步行走完漫长的25000里 出发时中央红军有86000人 长征胜利后只有6000人 了解了这么多长征的数据,你想说什么?(生交流)毛主席把红军这艰难的、漫长的两万五千里的征程都浓缩成了诗中的一句话。找一找是那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起读这句话。师生合作着读一读。 2.品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交流五岭和乌蒙的资料,理解“逶迤”和“磅礴”(课件出示五岭和乌蒙图片) 用一个词来概括五岭。毛泽东在诗中是用那个词来形容这连绵不断的五岭?(逶迤) 你想用哪个词形容乌蒙山?毛主席用的是哪个词?(磅礴)你从磅礴一词感受到了什么? (2)感悟长征的艰难。 想像一下,红军行走在这样的山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行路难、生存难) 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这蜿蜒起伏、连绵不绝的五岭在就像是(细小的波浪)那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就像是(小泥丸子)。 (3)通过修辞感悟红军的英勇、乐观。 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引读) 在这句诗里,毛主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和夸张) 说起夸张,在诗中运用到极致的当属诗人李白。你想到了他的哪些诗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件出示李白和毛泽东的夸张的诗句,对比不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是把什么写小了?他真正想写小的是什么?(困难) 你从毛主席的这一夸张中体会到了什么?(红军战士很勇敢顽强)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乐观)(师评价:多么积极的人生态度啊)读出你的感受。 毛主席就是怀着这样的胸襟与气概写下这句(生齐读) 3.品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生对读。) 暖、寒,同样是战斗,为什么用了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词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1)金沙水拍云崖暖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读给小伙伴听了,谁读得最好? 听了故事,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高兴?(生……) 想起这大快人心的战役,毛主席心中喜悦,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挥笔写下这句。(指生读) 把高兴写在脸上一起读出心中的暖意。(齐读) (2)大渡桥横铁索寒 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 当你看到,红军战士在悬空摇晃的铁索桥上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爬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紧张……)当你看到,战士受伤从高高的铁索桥上坠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的时候(伤心……) 这么多复杂的滋味,毛主席把它们凝结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