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法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ppt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基础知识第一章 劳动经济法第二章 劳动法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章 劳动经济法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定义: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企业和个人。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商品和劳务的供给生产要素收入企业居民户生产要素供给货币支出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定义: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特点: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定义: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目的: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办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Es——劳动力供给弹性 △S/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W/W——工资变动的百分比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重要的变动趋势:15~19岁年龄组织的青年人口劳动参率下降。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由中年妇女组成,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敏感反应。一级劳动力两种劳动参与假说假说说明相同点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各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前提观点相同,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这个劳动力群体不管短期工资和劳动力市场条件如何发生变化,不管是处于就业状态还是处于非就业状态,总是停留在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流动,而不表现为劳动和与非劳动力的流动。悲观性劳

文档评论(0)

zxf8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