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中学).doc

2020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教师网 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 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 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 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 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 约各占 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 20%。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 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 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 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 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 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 (一)识记 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中学阶段培养目标。 1 浙江教师网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网 浙江教师网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三)运用 1.能够根据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评析。 2.能够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评析相关教育现象。 3.能够根据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科学分析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学校教育制度 (一)识记 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构成,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2.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 3.义务教育、终身教育。 4.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二)理解 1.教育制度的特点,学制确立的依据。 2.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3.学校产生、发展的历史。 4.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 (三)运用 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2.能够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规划与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3.能够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四、教师与学生 (一)识记 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教师专业发展及其阶段和途径。 3.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学生群体的类型、特征及作用。 (二)理解 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2.师生观、学生观、教师观的变迁与发展。 3.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运用 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 2 浙江教师网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网 浙江教师网 划。 2.能够根据对教师及学生地位的认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课程 (一)识记 1.课程、课程开发等概念。 2.课程的基本类型。 3.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等课程基本理论。 4.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二)理解 1.课程的不同内涵。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开发的基本取向。 4.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5.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 6.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7.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状况。 10.课程开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运用 1.把握学校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能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3.能基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较,评析课程整合的实践。 六、教学 (一)识记 1.教学的概念、任务与意义。 2.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二)理解 1.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联系与区别。 2.教学过程应处理好几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