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尉犁县营盘汉晋墓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疆尉犁县营盘汉晋墓地 第一、墓地简介:“第二楼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所于1995年11月至1997年5月对尉犁县营盘汉晋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110余座,并对相邻的古城、佛寺遗址也进行了发掘调查。这次考古过程中出土了保存完好的干尸及珍贵文物,此项考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营盘墓地,位于尉犁县城东南约150公里、库鲁克塔格山南麓、孔雀河干岸约4公里处。东距楼兰故城近200公里。墓葬分布在库鲁克塔格山山前台地南缘,地处丝绸之路楼兰道要冲。在墓地东200米左右的丘状台地上有一处佛寺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墓地南900米左右,为营盘城址,平面呈十分规则的圆形。营盘繁盛的时代大体在西、晚期到前凉,即距今1500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楼兰道的兴盛时期。据考证,营盘古城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山国(墨山国)的都城;汉代时曾在此屯田聚兵,这也是该古城现在被称为“营盘”的原因。营盘作为丝绸之路中道的必经之地、交通重镇,被历史学家称为“第二楼兰”。其废弃的时间在公元4世纪前后。营盘墓地调查、发掘的墓葬分布在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数百米的围,总数在150座以上。东部台地墓葬分布集中,西部较分散,墓葬排列无一定规律。营盘墓地是迄今为止罗布淖(nao)尔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发掘资料最为丰富的一处墓地。 备注: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尔后来经过地质工程者的改造,这里变成了“希望之城”。先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 yōu ]泽、盐泽、蒲昌海等。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第二、长方形彩色狮纹栽绒毛毯 此墓的木棺外盖着一条长方形彩色狮纹栽绒毛毯,残长312厘米、宽178厘米。毛毯的主体是一头伏卧的雄狮,狮头侧视,神态和善,富于动感。整个毛毯充满西方艺术风味。 狮纹栽绒毯,覆盖于彩棺外。长方形,四边残损,残长312、宽178厘米。地经为单根白、棕两色羊毛合股线,地纬由七根白、棕色混纺线组成一道并股的粗纬线。平织,单面栽绒,绒头绕一根经线旋转一周,两端垂挂于前,绒头残长1.5-2厘米,平均每10厘米纵向14排结扣,横向32个。毛毯以大红、深黄、中黄、橘黄、绿、草绿、藏青、湖蓝、浅蓝、粉红、深棕、白色等色栽绒显花。主体纹饰为一伏卧的雄狮。狮纹外长方形框填织马蹄形图案,其外是残缺不全的缘边,残存几何形图案。 ——《新疆尉犁营盘墓地15号墓发掘简报》 第三、麻质贴金人面形面具 面具是人们制作的掩盖自己真实面容或保护面部的一种物件。考古资料表明面具历史非常悠久,它既是人类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古代文化的遗存。新疆使用面具的历史也比较悠久,各地墓葬中出土过一些面具,保存比较好的有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的贴金麻质面具、昭县波马发现的镶宝石金质面具、和田市出土的木制面具、新源县出土的石质面具等。 引人注目的是,这位男子从墓葬出土时,脸罩一件保存完好的麻质面具。他脸上的麻质面具被认为是从埃及传过来的。面具高25厘米,比死者面稍大一些,额上贴有长条形金箔片。面具制作得十分精致,面部涂成白色,用硬物画出眼睛、嘴唇,鼻梁隆起。用黑色颜料勾画出眼、眉和八字胡,死者嘴唇涂抹红色颜料,两眼和两嘴闭合,眉毛细长。这件面具的制作方法十分独特,先用木料和泥土做出人面模,然后将麻布逐层贴在其上,用硬物划出眼、唇凹线,待麻布干后将模脱去,再用白色颜料涂抹其面,黑色勾勒眉、眼和八字胡,红色涂唇。据专家介绍,这副面具的制作方法,与汉代漆器夹胎的作法大体相同。 专家们推测,戴面具的男子可能是一位奔波于丝绸之路往来于东西方的商人。有人认为,墓主人戴面具是为了保护面部不受损伤的作用,但事与愿违,当“营盘美男”发掘出土,考古人员轻轻揭开脸上的麻质面具时,“营盘美男”的真容早已变得不堪入目,损蚀严重。 第四、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最引人注目、资料最丰富的是15号墓,墓中出土的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jì?}袍,堪称稀世瑰宝。时间为东晚期,1995年新疆尉犁营盘遗址墓地十五号墓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此系该墓男主人外袍面料。为双层两面纹毛织物。它是由红、黄两色经纬同时织出平纹组织的表里,经密14×2根/厘米,纬密44×2根/厘米开成重叠的上下两层,两层组织在花纹的边缘处接结换层,形成两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