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昆曲迤逗改读的闷葫芦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打开昆曲迤逗改读的闷葫芦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开昆曲迤逗改读的闷葫芦史学毕业论文 正文 摘要:自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牡丹亭?游园惊梦》不仅风靡全国,名噪一时,而且还走向世界,享誉全球。这使我想起20世纪50年代《游园惊梦》演出时,“迤逗”读音之争的一段往事。这出戏中有句唱词:“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其中“迤 关键字:打开,昆曲,迤逗,改读,闷葫芦 自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牡丹亭?游园惊梦》不仅风靡全国,名噪一时,而且还走向世界,享誉全球。这使我想起20世纪50年代《游园惊梦》演出时,“迤逗”读音之争的一段往事。这出戏中有句唱词:“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其中“迤逗”的“迤”,是读“移”还是读“拖”,曾发生过一场争论。一字之读,看似不值得一提,但在昆曲中却非细事。王季烈在《?P庐曲谈中说:“昆曲在今日其优于他种歌曲者,一日文词之典雅,二日音调之纡徐,三日字音之正确。”读音影响到唱腔、面形,所以读音之正确,也是昆曲艺术的一大追求。 争论的缘起 1950年秋天,在北京有个招待国际友人的晚会,请梅兰芳参演。梅先生提议演一场《游园惊梦》,时间定在12月13日,地点在长安大剧院。 宋云彬是位文化名人,也是位昆曲爱好者。他去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在日记中写道:“(晚)七时驱车至长安大剧院观剧。梅兰芳演《游园惊梦》,其子梅葆玖饰春香,姜妙香饰柳梦梅。兰芳咬字正确、唱做俱佳。惜‘迤逗的彩云偏’之‘迤’字,仍唱‘移’字音,为美中不足耳。”(宋云彬:《红尘冷眼》 次日晚上,宋云彬又写了一篇《谈迤逗――就正于梅兰芳先生》的文章,发表在《新民报》上。他在文章中说:“二十五年前我会唱昆腔,《游园惊梦》是最爱唱的一出……因为从前爱唱,所以特别爱好。梅先生唱得非常细腻,咬字又很清楚,我除了赞叹之外实在无话可说,可是有一个字他唱错了。”宋云彬从文字学的角度,指出“迤逗”的“迤”与“迤逦”的“迤”不同,不该读作“移”,而应读作“拖”,因为“前者是双声联绵词,后者是迭韵联绵词,所以‘迤逗’的‘迤’不读‘移’,读‘拖’”。这“跟《苟子?非十二子》‘弟佗其冠’同类”,并说20年前,曾亲自向俞粟庐先生请教过,俞先生同意他的说法,“希望能够依照原来的字音唱,不走样才好” 宋云彬的文章发表后,许姬傅、王少卿告诉梅兰芳。梅十分重视,立即拿出韵书来查,查到“迤逦”的“迤”字有“移”“以”“拖”三种读法,觉得在戏里不知该采用哪种读法,感到没法马上解决。但他十分虚心地说:“我要感谢这位宋先生提的意见。因为我……总没有彻底去追究它的道理,这次或者可以借此打开这个多少年来的闷葫芦了。”他叫人写信给俞振飞和许源来,请他们要弄个水落石出。 嗣后,这场关于“迤逗”读音的讨论,在宋、梅之间断断续续一直没有终止。1956年,宋云彬从北京调往浙江,任副省长,主管文教。10月19日梅兰芳到杭州演出,宋云彬在楼外楼请他吃饭。据日记记载,席间他们又“讨论过《牡丹亭?游园》‘迤逗’的注音问题”(《红尘冷眼》)。1961年,《游园惊梦》拍成电影,2月17日上午,宋云彬在工人俱乐部看了电影《游园惊梦》,在日记中记述剧中“梅兰芳饰杜丽娘,言慧珠饰春香,俞振飞饰柳梦梅。梅唱逸池游‘迤逗的彩云偏’,‘迤’字仍作‘逸’字切”。1963年宋云彬读到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了解到梅兰芳很重视他的意见,在3月12日日记中说:“连日看梅兰芳述、许姬傅记《舞台生活四十年》,颇感兴趣。”宋知道梅兰芳从唱“拖”改唱“移”的经过后,批评了吴梅的失误,俞粟庐的盲从。但因这场讨论只是在局部进行没有公开,尽管延续了十多年,最终还是没有打开这个闷葫芦。 改读的由来 在戏曲中,“迤”旧时原读“拖”,到近代才改读“移”。旧时代戏曲艺人多口耳相传,十分重视师承关系,原先他们都是唱“拖”音的。 第一个是梅兰芳。宋云彬向他提出商榷后,他回忆说:“我对这‘迤逗’的‘迤’字的唱法,是有过一段转变的经过的。我在北京刚学《游园》是唱‘拖’音。早期到上海表演这出戏,也还是唱‘拖’音的。等到九一八以后移家上海,听到南边许多曲家都把它唱作‘移’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十章)当时他曾提出为什么改,俞振飞告诉他说:“经过了一番考证,把它改唱‘移’音的。不多几年工夫,南边昆曲家就没有唱‘拖’音的了。”梅兰芳认为“吴老先生是一位音韵专家,俞老先生是一位度曲名宿。经他们的考证,要把它改唱‘移’音,一定是有根据的”,自己“是一个演出的人”,于是“从此也就不唱‘拖’了” 第二个是俞振飞。京昆表演艺术家、上海昆剧院名誉院长。梅兰芳在北京没法解决“迤”的读音问题,就驰函上海向俞振飞请教。俞接信后回信说:“这个‘迤’的唱法,在我幼时十岁以前,听到苏州的一般老曲家,连我先父在内,是都唱‘拖’字音的。到了我十几岁上,就由先父与吴瞿庵先生商同了把它改唱作‘移’字音。从此南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