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好资料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 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 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解题:
1、解题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
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
留别》。“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
“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
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行”一体。其
形式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
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
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
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
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
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 作者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
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
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
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
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
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
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
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
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
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
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
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二、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诗作的思路,并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鉴赏“梦游”,意境,体会
诗人的情感 。
三、理清诗歌思路
(一)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①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
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
烟霞。”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试用几个词语概括诗歌的脉络。
(既然诗歌主体是梦游,诗人首先交代了为什么梦。所以诗歌首先交代梦因,接下来当
然是梦游的过程《梦程》,最后的“安………”是诗人梦游后的感悟,我们可以称之为梦悟。)
梦因——梦境——梦悟
四、研读第一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一段。
2、朗读思考: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呢?用一、二词语概括。
神秘、高大(夸张、对比、衬托)
提示:抓住个别意象,进行整合。“明灭”、“连天”“拔”
3、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姥山的特点。(修辞、表现) 夸张、对比、衬托。
五、研读第二段
1、集体朗读
2、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
提示: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
月夜渡湖: 时间:夜 地点:镜湖。写诗人在月光照耀下飞渡镜湖的情景。眼见绿水荡漾,
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夜)
山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