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 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 任务的要求 2、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 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例 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食品安全问题在一 些地方、一些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从“红心鸭蛋”、 “肯 德基苏丹红”到 “有毒奶粉”,屡屡曝光。为此,国家高度萋祝,2009 年 2 月 28 日,十一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自 2009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原因。 ①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 有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 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所以要宏观调控; 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这是为了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 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要求。 (2)面对食品安全隐患,除制定《食品安全法》外,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①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国家要 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其他法律手段,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②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 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来作出规定; ③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 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规范市场秩序,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 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⑤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 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⑥消费者要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当合法权 益受到侵犯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二、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2、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宏观 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 法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 、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应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 7、加强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 1 本性措施。 例 1、材料: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也是环境压力大、能源资源紧缺的省份。在这 种形势下,广东坚持一切从省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技术改造、品牌 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绿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 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东”。 (2 )结合上图和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建设 “美丽广东”的举措对全国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的启示。(10 分)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坚持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⑥引导居民践行绿色消费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例 2 “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全国已有100 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 20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