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群落的演替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群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地壳运 动、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 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 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 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 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 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些生物 的种群兴起,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群落的动态发展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 演替 。 裸岩上的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1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 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 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 有机酸 而从裸 岩中获取养分。 2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 土 壤 ,并 积累起了 有机物 ,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 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 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 逐渐取代了地衣。 3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 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 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 优势取代 ,而不是 “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 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 物都是存在的。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树林)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 演替成树林吗 ? 比较弃耕农田 上的演替与裸岩上 的演替过程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群落的演替类型 1 、初生演替( primary succession ):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例如: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 演替。 2 、次生演替 ( secondary succession ) 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 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1 、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的景象吗?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 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 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 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 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 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 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 1 )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 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 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 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 2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 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 草原,甚至建立人工群落; ( 3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 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 频繁发生。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 部边际土地开垦史。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先后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 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 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 ~ 1990 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 3.58 × 10 7 hm 2 ,其中 80% 是 1970 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 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 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 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 1 月起开 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 1999 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 2002 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 3.18 × 10 6 hm 2 ,荒山造林 3.25 × 10 6 hm 2 ,中央累计投入达 232 亿元。规划在 2010 年前退耕还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