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docxVIP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文章结构清晰,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结合教材确定本文教学重点为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感受领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域、惯”等12个字,在文本中理解“真理、领域、司空见惯”等20个词语。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詹天佑》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作者及詹天佑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有崇拜的人吗?科学家呢?最让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大家分享一下。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 3.师: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齐读课题。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你有什么疑问吗? 5.作者介绍。 6.你们知道哪些真理?引导学生说几个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出示、学习生字。 出示词语: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作家叶永烈先生列举了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件事情: 波义耳从“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的现象中,发明了石蕊试纸。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从而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从而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3.这几件事情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无独有偶……”“更有趣的是……” 作用:过渡和递进。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第 3~5 自然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 6、7 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搜集类似课文中的科学事例,准备下节课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写字词。 2.课文回顾。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几位科学家,与他们共同体验探求知识与真理的快乐! 二、以点带面,自主研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齐读这段话。 点拨: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引导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①在这一段话中,“?”和“!”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指什么呢?(“?”的含义是:发现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klz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