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考前冲刺Ⅰ 专题7 破译命题思路,突破解题误区.docVIP

2012高考历史考前冲刺Ⅰ 专题7 破译命题思路,突破解题误区.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9 用心 爱心 专心 专题7 破译命题思路,突破解题误区   从近几年高考全国各地文综历史、单科历史选择题来看,虽然难度参差不齐,但考生在此类题上的失分情况却值得重视。究其原因,是命题者采用的情境较多,考查的知识点较细,考生对一些基本概念了解不够。另外,考生对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一些基本命题技巧了解不够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考生必须加强对高考选择题命制的思想、干扰项的设计方式等技术性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加强解题的针对性,提高高考历史学科 的成绩。高考历史选择题干扰项设置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偷梁换柱法。这种方法就是题目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置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如:   [例1]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答案:D   解析:根据“瓦胡岛”可以判断出这是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推动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故选D。A项以美国1937年修改后的“中立法案”、B项以“中途岛战役”来偷换珍珠港事件这一概念。C项与题意不相符合。   2.因果混淆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混置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如:   [例2]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答案.A   解析:A项是主要原因。B项不正确,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这一选项的设计方法是典型的因果混淆法。C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D项夸大了“科学革命”的作用。   3.以偏概全法。这种方法通常是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如:   [例3]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答案:B   解析:A项和C项的设计方法都是以偏概全设计手法的典型,从材料“男女同意”可看出这一点。B项与材料中的“男女同意”相符合。D项与材料无关。   4.舍本求末法。这种方法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求末而舍本。如:   [例4]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   解析:A项表面上看是正确的,但与史实不相符合,其设计方法是典型的舍本求末的设置干扰项的方法。B项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与史实不相符合。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D项是对材料本质的反映。   5.似是而非法。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题目,其备选项的表述含有较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立,但题目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虽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不能透彻地体现内涵。如:   [例5]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A、B、D项的设计方法均属于似是而非的干扰项设计方法。从材料中的“私贩”、“公贩”的信息可以排除A项;B项与“重农抑商”政策相悖;D项只与材料中的“请开市舶”相符合,与事实不一致,明代曾长期推行“海禁”政策,故D项不正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