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设计方略与平台扫描.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智能手机设计方略与平台扫描 业界人士几乎都清楚,智能手机的前景绝不是为了产品升级和差异化而玩弄的一个噱头,未来,这种随身携带的“玩意儿”将成为身份证、银行卡、名片、信息终端、通讯终端、控制台甚至工作证、通行证而不离人的左右。对于电子或广义的信息厂商来说,正如不做电脑在消费电子领域将无法立足一样,不做智能手机的厂商将失去一个十分重要的业务支柱。智能手机代表着他们的未来。因此,本着先入为主的思想,每个厂商都不甘落后。2004年被认为是智能手机市场圈地的开始,一场设计运动正在厂商的后院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早起的“鸟儿”未必多吃虫。在智能手机的诸多问题尚未解决之际,早起的“鸟儿”更容易掉进陷阱。如何在过渡期切入市场又不落入陷阱,又是一个战略加战术的难题,比如平台的选择、产品的定位以及结构、造型和功能的规则。希望通过本文,向设计者们就智能手机的发展策略和设计原则提出一些仅供参考的贴士(tip),同时全面介绍各平台供应商产品的主要特点。? 硬件平台上的“软功夫” 平台供应商们关于智能手机平台选择标准的回答虽然有些偏向性,但总体来说,诉求点都相差无几,一般包括以下几条: 平台开放、易于集成; 符合行业标准、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性能好,集成度高,成本低; 提供完善的开发工具、缩短研发和生产时间; 有良好的伸缩性、便于修改和升级; 功耗越低越好; 积极快速的现场、在线技术支持; 最好有庞大的第三方开发网络和大量的软件资源。 有的公司还将灵活的商业模式、市场业绩表现、安全性、清晰的发展路线列入选择标准。 表面上看,供应商都将自己说得一大二全三精四公(规模大、品种全、性能好、全面开放),但略为分辨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厂商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比如,每一家都说自己是开放的,但TI、摩托罗拉做得更好些。有的厂商虽然参加几乎所有标准组织,但热衷于成为标准的主导者,并建立封闭的联盟关系。ARM公司以真正的开放和协作精神成为处理器架构的业界标准,其模式的确值得想成为业界标准引道者的厂商们借鉴。 一些厂商不大认同“智能手机将是以应用为主导的市场”这一说法,认为技术仍有主导作用。就硬件平台来说,目前厂商之间的确有相当大的差别,在性能、效率、灵活性、配套能力等方面各有特色。但未来如何呢?一种看法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与手持设备所要求的性能与功耗、成本和体积的比值还相差甚远,这意味着未来的技术竞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厂商将继续保持优势。另一种看法认为,半导体技术已接近极限,同时先进技术会通过授权为业者普遍获得,比如大家都能得到优良的ARM处理器内核和最先进的晶圆厂代工服务,因此,将来硬件平台将会趋同。 这后一种趋势从另一角色看得更清晰。在回答“作为硬件厂商,你们如何在软件方面帮助客户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问题时,出人意料地,这些以提供芯片为生的厂商都否认自己是单纯的硬件厂商。从网站到提供的资料,厂商们都把开发工具、软件资源、开发支持当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核心厂商还把凝聚第三方开发者的开发社区当作十分重要的经营手段,为厂商的方案增加源源不断的技术资源。来自飞利浦半导体的一份资料提到,在2G系统方案中,硬件开发成本占80%,软件占20%;而2.5G系统方案中,硬件占40%,软件占60%;至2005年,手机系统的硬件成本将仅占20%。未来硬件和软件之间将怎样进退取舍还很难猜想,但硬件厂商的“软功夫”已是不可忽视的又一项选择标准。 当然,选择平台不是根据几个硬性指标即可完成,还有开发商自己的偏好。比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MCR)就选择日本的瑞萨科技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理由是日本在消费品方面非常精到,可以做出更有消费品味儿的产品。 跨平台软件 如何选择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平台是另一件颇费思量的问题。如果英特尔的产品非要与微软的产品捆绑,那么你选择了英特尔,也就只能选择微软。但目前几大操作系统势均力敌,前景难料,若同时在几大操作系统上展开研发,这不是中国本地厂商能够承受的。 在标准和开放性方面,开放移动联盟(OMA)尽管吸收了几乎所有相关厂商参加,但似乎难有更大的作为。目前唯一达成一致的是几乎所有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都支持Java编程,包括最不情愿的微软操作系统。笔者虽对Sun公司推出的Java语言和J2ME开发平台尚未有精深的研究,但十分着迷于它的咖啡杯图标和跨平台应用能力。虽然Java虚拟机会消耗一定的处理器带宽,但随着处理器性能的提高,这一弱点就会消失。开发商可以放心地编写Java应用程序,不论将来硬件厂商或者开发商本身搭配哪一个操作系统,这些Java程序都可以纵横驰骋,不致浪费。目前,智能手机的数量还很少,不兼容的问题尚不突出,但是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会有强大的跨平台通讯和交换数据的要求,那时Java程序的流行将

文档评论(0)

137****9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