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探微下.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司法解释 “立法化”现象探微下   第三,司法体制的影响。司法裁判本身是一种亲历性的活动,只有亲自参加全案的审判工作,才有可 能对各种证据,特别是对证人证言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17]而个案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解释方法的多 样性以及事物本身属性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法律文本做出不同解释的可能性。审判委员会、个案监督、错案 追究等制度的不合理性就在于它无视司法裁判的特点,抑制了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所理应发挥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从主观上斩断了法官解释法律的努力,法官独立解释法律文本既不被认同和允许,更不被提倡。恰 如英国著名法官丹宁所言,假如法官在裁判案件时, “一边用颤抖的手指翻动法书,一边自问, ‘假如我 这样做,我要负赔偿损害的责任吗?’”[18]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在遇有疑难法律问题时除了不得不等待“指 示”外,也就难有作为,就如同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被誉为中国 “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 “齐玉苓诉陈 晓琪案”中所能做的那样,尽管法官完全可以基于自身对宪法文本(甚至不需要借助对宪法文本的解释)[19] 的理解而得出大体相同的结论,却仍不得不寻求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司法解释”。[20]   第四,司法职业平民化的影响。司法职业的平民化严重削弱了法官解释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不得不将 法律的解释权进行高度的集中,以试图维护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的 “统一性”和 “一致性”。建国初期,在 全面废除国民党 “六法全书”的同时,旧司法机构中的一大批专门法律人才也在自 1952 年开始的 “司法 改革”运动中被逐出司法队伍,代之以大批既无法律专门知识又缺乏法律职业训练的 “国家法律工作 者”。本来应当加强的法学教育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法学知识的传播与法律技能的训练也被政治运动所 取代。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重建法制及司法机关时 “无将可用”,不得不从其他机关或事业单位抽调大批 非法律专业的人才充实司法队伍。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法律的阶级性与工具性,法律并不被视为一 专门的职业,而是解决失业问题、安置复转军人乃至精简政府机构的分流人员等的途径之一,[21]平民化、 泛政治化因而成为我国当前并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继续成为法官、检察官人员结构的基本特征。[22]司 法职业的平民化不但是日益严重的司法腐败问题的重要根源,也严重削弱了法官解释法律、正确适用法律 的能力,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增长了法官希望权威机构对法律进行系统解释的需求。即使法官偶尔在个案处 理中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也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出现荒谬的结论,[23]而这又反过来导致决策 层对法官解释法律文本能力的不信任,并成为不断强化司法解释的作用与地位的心理基础与理论依据。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理论上对司法解释的肯定和认同,也是司法解释日益扩张、越来越 “立法化” 的重要原因之一。综观近年来关于司法解释的讨论,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赞同。例如,孙笑侠先生将我国 的司法解释分为三类:(1)最高人民法院按规范性形式所进行的普遍性司法解释,创造性地解释了法律;(2) 地方人民法院针对地方特点对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性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也创造性地解释了法律、法规;(3) 法官个人依主观意志针对具体案件所做的个别性司法解释。孙先生认为: “前两种情况应当认为是可行的。 后一种情况就不属于法官造法的范围,应予否定。”孙先生还明确指出: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权力 在今天并没有产生什么副作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法院是否应当享有较自由的解释权,而是在于如何促 使司法解释的理性化。”[24]再如有的学者认为,新刑法中的许多条文仅属 “引申性解释”而没有刑罚规 定,因而理应在相关条文中 “以适当文字概括进去”或者 “以司法解释处理”。[25]郑戈在评论我国的司 法解释体制时曾非常明确地指出: “我们的法理学教科书上所称的 ‘法律解释’,都是一种创制法或试图 创制新规则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法律规则或者说人的理性不断扩大其疆域,将其原先所未及的与法律 有关的事实纳入其中。”[26]理论上的这种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会对实务上的操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尤 其是当理论上的 “研究成果”迎合了有关当局的需要时,它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有关当局积极行动的根据, 强化其业已存在的某种操作习惯或做法。   四、司法解释 “立法化”的实效评析   如前所述,司法解释在完善法制、指导司法审判活动方面的作用,是导致司法解释 “立法化”的重要 原因之一。理论界虽然对司法解释有不少非议,但仍然对司法解释在实现正义、完善法制以及维护法律的 统一性等方面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司法解释也因之承载了更多的负荷。通过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