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 ——从“乡土社会”到“新乡土社会”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在不断快速的 转型中。其中社会结构不断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 型,工商服务业在社会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而经济体制 也从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断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而在社会 实践结构的这种历史性巨变下, 农村社会的发展也从传统农村 “乡土 社会”逐渐向“新乡土社会”转型。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占 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人口造就了其“乡土”特征。从基层上看去,中 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性质便是“乡土社会” 。 “乡土社会”也便成为人们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性质的基本判断。 “乡”和“土”是理解乡土社会的两个关键字: “乡”是一个标志特 定地域文化和情感归属的概念; “土”是一个标志特定地域范围的概 念。许烺光先生在《祖荫下》对喜州文化做了一个总结,他认为喜州 文化主要由五个因素组成:既父子同一,性别疏远,大家庭的理想, 教育的模式, 祖先的愿望。 这些因素其实也正是构成特定地域范围及 人们维持特定地理区域及区域文化的某种特殊情感关系一把钥匙。 与 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传统的乡村社会便具有土地依 赖、聚村而居和家族归属三个显著特点。 一依赖土地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土地是至关重要的。农民离不了土地,因 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农村居民对基本生活资料 粮食作物的依赖和基本谋生手段种植业的依赖, 都会转变为对土地本 身的依赖。 正是由于土地与农民的生计息息相关, 土地才成了农民问 题的关键。从某种角度来说 “对土地的控制成了权力的关键基础,在 旧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便于持有土地的多少息息相关” 。土地问题背 后所映射的权力关系正是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权力关系的写照。 在中国 历史上,无论是“均贫富、等贵贱” ,还是“耕者有其田”,其所指向 的都是土地问题。历史上, 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 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谁解决好了土地问题, 谁就赢得了天下。 因此, “土地是调动农民激情和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土地问题也是农民问 题中最敏感的问题,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依村而居 在中国,长期以来人均资源一直处于贫乏状态,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人们物质生活十分匮乏。 在这个资源匮乏的社会里, 个体生存困难重 重,再加上不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和工商业、 落后的交通通讯工具等都 大大限制了农民的活动范围。 往往是若干户相互联系的人家聚居在一 起,逐渐便形成一个村落, 在长期的交往中更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村落 文化和非正式制度。 村落之间少有往来。 由于同姓同亲的农民住在同 一个自然村。同一个村子,同一个祖宗、同一条血脉贯通下来,形成 形形色色的共同事业、共同利益,从而具有亲密的关系与情感,也促 成了互信互守的行为规范、道德礼仪,形成一个或数个血缘群体。中 国的传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 ,是一个“礼治”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